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1节 (第2/2页)
就高兴的很,夸你做的好呢!” 何婉嘴里的“小郎”当然不是胡小郎,而是指程卿,程卿知道俞显把马匪抓去充入军队,的确在家里夸过俞显,说俞显这事儿是一举数得,会造福很多人。 可怜的俞千户,听到何婉说程卿夸了他,脸一下就热气腾腾,幸好他蓄了须,人又晒黑了,别人看不见他脸变红,否则还真影响千户大人的威严。 程卿从前何曾夸过他,在书院时每次见他都恨不得翻个白眼赠与他。 当然,那时候他的确没干什么像样的事!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程卿对他的态度到底是慢慢改变了,从厌烦他,瞧不起他,到如今肯定他、夸他,将来或许还会钦佩他、仰慕他…… 俞显心情大好,脸也不好再板着,客客气气告诉何婉,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胡小郎和邵宝看得愣神:俞千户可是手握兵权的大人物,对师娘这么客气,可见是对老师程卿极为看重了。 老师厉害,当学生的与有荣焉。 荣九在俞显心里的地位和胡小郎、邵宝都差不多,甚至俞显对荣九的印象还要坏些,认为他不如那两个白纸般的半大孩子好教,言语中还敲打了荣九一下,不想荣九给程卿找麻烦。 荣九心中别提多憋屈了! 到了西北,荣九这个扬州盐商家少爷,漕运总督家亲戚家的名头都不好使了,也就骗骗胡小郎、邵宝这样秦安小县里的土包子。 到了真正的人物面前,人家都不拿正眼看他。 什么算真正的人物? 邺王萧云庭肯定是。 俞显也是。 这两个人不搭理他,荣九还想的通,然而和邺王府谈生意,全程都是何婉自己出面,王府的婢女蝉衣都不搭理他,的确挺伤自尊的! 现在俞显敲打他,荣九就更郁闷了。 ——自己的确没本事,连一个朱县丞都收拾不了,没有荣家和石总督,自己什么都不算! 俞显最后话风一转,视线落到瘦弱的胡小郎和邵宝身上:“君子六艺,你们不能只学四书五经,还是要练一练武艺,有了健壮的身体,考试时更容易撑过去。” 俞显可是考上了举人的,一路经历了县试、府试等等大大小小的考试,考场的环境什么样,俞显能不清楚么? 若是程卿耗费心血教导的学生,没倒在学问上,倒在了考场恶劣的环境下,想想都是可惜。 何况老师有事弟子代劳,看这两个学生细胳膊细腿的,手无缚鸡之力,若遇到危险,哪能替程卿争取生机? 俞显年纪轻轻的,眉心都要皱出一个“川”字,胡小郎和邵宝一脸懵逼。 怎、怎么,还要学武艺吗? 他们都不想舞刀弄枪,但又不敢拒绝俞显,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说回到秦安县就开始练武。 “好好练,等你们再来兰州城,本官要验看你们练武的进度!” 这话简直像棍子一样敲在胡小郎和邵宝头上,特别是邵宝,差点泪洒当场——这兰州城,不能来了啊! 俞显关怀了程卿的“未婚妻”,敲打了程卿的三个学生,一点都没有越俎代庖的自觉,反觉得自己做这些事很理直气壮,把胡小郎和邵宝吓成了两只鹌鹑,俞千户才大摇大摆离开了。 等何婉处理好兰州城的事务,回秦安的路上,胡小郎和邵宝还在担心俞显将来要验看他们武艺的事,荣九闷闷不乐。 何婉和荣九一起对付过朱县丞,也算交情颇深了,荣九一直叫何婉是“师娘”,何婉倒有几分将他当朋友。 见荣九垂头丧气,略想一想在兰州的经历,何婉就猜中了荣九的心思。 何婉让身边人给荣九传了张纸条,荣九收到纸条心砰砰跳,左顾右盼,确定了身边无人才偷偷摸摸将纸条打开看。 结果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样,纸条上只有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荣九涨红了脸。 这是让他有疑惑就去请教老师程卿。 ——何师娘一定觉得他蠢死了! 第733章 :种草养羊? 荣九想多了,何婉一般不会觉得别人蠢,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是真的很聪明,像萧云庭那样可以把别人玩弄在鼓掌中,要么才是个真正的大蠢人。 荣九不蠢,就是小时候没人用心教导他,他jiejie荣玉娘嫁到石府后,荣家捧着荣九,却仍然不教他真正有用的东西。 织坊里的女工不够怕什么,一般绣坊里的绣品也不全是绣坊绣娘们做的,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绣品是从外收购的。 织坊里的女工,算是何婉的长期雇工,没有哪个商人会只凭某一笔订单来决定自己该雇佣多少人,长期雇工是满足日常需求,当突然有大订单时,会赶工完成,会去雇佣临时人手! 羊毛袜和羊毛手套并不难织,秦安县有愿意来织坊做工的女工,也有因为种种限制,一时还没有踏出这一步的,何婉准备提供原料,请那些想赚点工钱,却又没法出门的女子们一起完成萧云庭的这笔订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