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2页  (第2/2页)
个履历踏脚石而已。    周法明的任用,也一如宇文述遗表建议的那样,挪到了武昌。宇文述这么恳求自然是希望周法明将来能够野心再大一点,最好是从此不甘于人下,这样便不会再被萧铣利用了。但是周法明心中会不会领这个情会不会如同宇文述预期的那样发展,可就不好估计了。    除了这两条宇文述建议的事情之外,杨广自发地做出了另外几项调动。    首先,便是把原来的江都郡丞王世充,从江都调到东都。担任东都副留守右骁卫副将,也就是相当于原本樊子盖当东都留守时,皇甫无逸坐的那个位子额外说一句。因为樊子盖都已经七十好几了,所以他其实比宇文述还早几个月病重嗝屁了。据说是去年杨广被围困在雁门的时候。樊子盖这老家伙因为过于忠君,日夜忧虑,加上当时东都和河南道大量部队被抽调李密坐大等等事情,让樊子盖每天心理负担很重,若是放到当代公务员身上妥妥的会得抑郁症的那种,然后他一个七老八十的糟老头子,天天被抑郁症折磨,当然撑不久就嗝屁了。    所以。王世充被调到东都担任副职的留守实际兼管军务的时候,东都的前任正职留守樊子盖已经死了,而原本的副职皇甫无逸则得到了提拔。然而杨广的折腾能事还真非一般人可以比拟,按说正职留守留一个也就罢了,可他又思前想后觉得留在东都的那些官员要么身体不行没法管事儿,要么虽有才干身体也好但是忠诚度不可靠,要么虽然忠心不二但本事平庸,怎么看都挑不出一个可以和年前病死的樊子盖相提并论的。    于是杨广一拍脑门,居然设置了三个权力并列的留守,谁也管不了谁。遇到事情让他们商量着办:这三个留守分别是段达元文都和皇甫无逸。这个昏招后来为东都的混乱埋下了祸根,政出数门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三人里头,段达是杨广身边的使唤人出身。跟了杨广几十年形同小斯,忠心度是绝对没问题的,简直比太监还忠于皇上,然而本事么也是众所周知的,自从当年杨玄感叛变之战开始,段达也带过几次兵,只不过每战必败,所以杨广留下段达给他一个和另两个留守平级的职务,也不指望他干成什么事情。只是让他行监军之实而已。    皇甫无逸有才干,也有忠心。可以明辨是非和计略深浅,可惜身体不好是个常年病秧子。没法亲自执行很多军事上的事情。所以杨广留下他给段达参谋,好让无谋的段达知道好歹。    第三个留守元文都,便是属于被定位为有才干,又有执行力。可惜因为姓元,是北魏皇族旁支末裔,又和杨广那被杀的大哥杨勇的妻族有一点儿远亲的关系,所以只能在段达的监军和皇甫无逸的参谋下做事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