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隋好驸马_第49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2页 (第2/2页)

杲成年的话,那么说不定就会传位幼子赵王,而如果杨广死的早,或者遇到了意外,那么就传位给长孙燕王。因为燕王比赵王年纪大了几岁,在天下已经是乱世的时候,国有长君也是很重要的,只是杨广没想到他死得比他自己预想的最早可能要死的时间还早了好几年,所以哪怕是燕王都只有十二岁,没机会再长大一些。而杨广生前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或者太孙,显然是想留个后手,看他自己本人的寿命酌情而定了。

    这番道理,朝中贵族无论南下的还是留在北方的,都是心知肚明。所以如今局面下,哪怕杨广没来得及留下正式遗诏,在在世的三个孙子里面,嫡长孙杨倓的合法性都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杨倓还没死之前,李渊和王世充就坐不住了,跳出来另立新君,那么新君就是叛逆伪帝,萧铣当然有资格名正言顺地讨伐这两个伪帝背后的军阀。

    可是,要是李渊他们动手晚了,萧铣手头杨倓这颗棋子先破伤风发作死了,那情势可就完全逆转了,到时候,东都的越王大兴的代王,都有了合法继位的资格,他萧铣总不能再对别人手上的傀儡低头吧?

    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就只有直接扯旗造反,那样虽然还是很有可能成功,萧铣此前极力营造的正统合法性可就大受打击了,实在是划不来。

    所以,杨广被杀的消息,要越快传播越好,而杨倓患了破伤风这件事情,却要越隐秘越好,只有杨倓的两个弟弟都被逼成了叛逆之后,才能让天下人知道。

    第五十八章 三皇并立

    李渊和王世充当然都不是傻子,但问题是,智商和政治远见有时候并不能抵消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劣势。

    作为早就有了拥立新君行废立之事以抬升自己权威的大军阀,历史上的李渊在这一点上做得其实比王世充更加彻底,也更加不顾表面形象:王世充其实直到越王杨侗被立之前,都还没有彻底掌控东都朝廷,在洛阳,还有元文都等个别文官派系的隋朝重臣名义上比王世充地位更高,杨侗被立这件事情上,王世充还没有绝对的决定权,只是一个附议者,而王世充真正彻底权倾东都朝野文武两系,还是在杨侗继位之后,东都军和李密的瓦岗军拉锯血战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比于王世充,大兴的李渊出身高贵的多,基础也好的多,自然不用看别人脸色,在代王杨侑被立之前,大兴已经在李渊的彻底掌握之中了。而且从历史上李渊和王世充立新君的时间先后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mdash;mdash;李渊立杨侑的时候,其实杨广还没死,只是留在江都,而李渊是直接立了杨侑,并且尊杨广为太上皇的。而王世充立杨侗的时候,可是明明白白确认了杨广的死讯之后才做的,也就是说王世充至始至终都没敢在杨广身前做这种事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