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基建狂魔_第21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4页 (第2/2页)

只要依照他的设计,做好关键实验测试,就能在菲律宾千年淤积的烂泥湾里,拔地而起。

    早上十点开始的建筑交流会,直到晚上十点才结束。

    所有参会成员,经历了短暂的两次休息,填饱了饥饿的胃,又聚精会神地坐在现场,填饱了空虚的头脑。

    当天晚上,菲律宾的新闻网络就推送出了难以置信的消息。

    鱼平地区可以建成一座跨海大桥。

    而这座桥,已经在交流会现场,被中国的设计师设计了出来!

    图文并茂的报道,带着记者们疲惫的亢奋。

    对中国桥梁设计的惊叹,和对菲律宾鱼平未来的畅想,战胜了他们的一切怠惰。

    “奇迹!现场论证如何在鱼平淤泥带建成大桥!”

    “持续十二小时的会议,中方代表多面讨论了菲律宾的基建难题,并且绘制了一座可行的鱼平大桥。”

    菲律宾人对鱼平熟悉无比。

    烂泥湾,台风区。

    遭起灾难来整片地区都是肮脏的淤泥,严重的时候连救援队的车轮都会深陷进泥坑中。

    那个地方的居民,要么死于灾难,要么纷纷逃跑。

    只剩下海产养殖场和农场主的植物园。

    “为什么要在哪里建桥?”成为了大多数菲律宾人的困惑。

    他们多数见过中国人的援建队伍。

    繁华的市中心、必备的交通要道都有中国援建的标志,还有动辄几十亿美金的油气场、工业园,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地方。

    可是,鱼平地区就像一片死地。

    除了淤泥和淤泥里的海产品,那里什么都没有。

    人民的困惑与声势浩大的中菲建筑交流会形成鲜明对比。

    大部分人都不懂得鱼平建桥的必要性。

    导致他们格外关注这些奇怪的新闻,试图从报道里找出政府的意图。

    然而,他们打开新闻详情,见到的不止是单纯的文字,还有记者带回的照片、视频。

    陌生的中国设计师,笔尖落在白色黑板,几笔画出了鱼平熟悉的烂泥湾,画出了一座简略的钢管桥。

    他在阐述了完整的设计思路,画出了无数复杂的结构图后,用英语流畅无比的说道:“我相信菲律宾可以做到。”

    也许是他说得真诚。

    也许是视频、照片上的桥梁足够真实。

    哪怕不懂得“为什么要建鱼平桥”的菲律宾人,都觉得心里升起丝丝感慨,豁然开朗的觉得——

    啊,好像有点儿意思。

    殷以乔远在中国,时不时就能收到手机软件推送的国际消息。

    中菲建筑交流会的动静比他想象的还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