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节 (第3/3页)
能够吸引这个年代的观众的注意力了。 一晚上播两集,电视剧的剧情进展也十分紧凑,开头就是讲主角杨红梅,家境贫寒,主要劳动力父亲又生病了,家里急需用钱,于是她在同村人的带领下,一起到了城市里打工。 然后第二集 结束时,杨红梅刚好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一个在小餐馆扫地擦桌子洗碗的活儿,工资很低,但是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剧情看上去也很老套,但是以苏采青的眼光来说,这个时代,就是要这种贴合时代浪潮,贴近人们生活的剧情。 过几年,类似的电视剧多了,观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了。但是现在,正是打工浪潮和下海浪潮正热的时候,许多人都梦想着在大城市赚大钱,这个电视剧正好迎合了人们这个关注点和期待感。 看完电视剧,张云彩第一个抢到了电话,就打电话给苏采青:“妈!我们看完了电视啦!” 苏采青接到电话,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问:“感觉怎么样?” “挺有意思的,就是我感觉那个女的不太聪明。” “怎么说呢?”苏采青没想到自己这个才上四年级的闺女,就要开始评价她和梁启恒一起悉心创作出来的这个人物了。 “怎么说呢,就是感觉她不如妈你聪明,肯定不如你会赚钱。” 这孩子的标准还真是简单粗暴。 不管如何,她还是认真看了。 几个孩子都抢着要和苏采青说话,和苏采青说说自己的看法,小一些的孩子,看的自然没那么深入,倒是几个大的,很能够明白女主角杨红梅的艰辛。 “她没有暂住证,在城里打工也不方便。” “没本钱,就不能做生意,她有钱肯定先给她爹治病去了。” “而且还没文化,如果有文化,还不至于那样辛苦地去出卖劳动力了。” 几个孩子讨论十分激烈,在电话里跟苏采青几乎扯了快一个小时。 挂了电话,苏采青就看到梁启恒有些幽怨地看着自己。 “坐下来,干嘛那副表情啊?” 梁启恒说:“等会收视率要出来了。” 苏采青知道他又紧张了,就像是刚考完试,就等着出成绩的那种心情:“是啊,我现在对你这部剧的信心更足了。” “为什么?”梁启恒立马问。 “刚刚和孩子们打电话,这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都在说电视剧的剧情,你说,连他们几个都有那么多感想,有那么多触动,其他的观众难道会没有吗?她们中,最大的云冰几个也才初二初三,成年的观众会比他们更了解生活的辛酸和困难,也更能体会杨红梅的苦,更会被她的乐观精神所感动的。” 见苏采青说的有理有据的,梁启恒确实是受到了安慰:“我知道了,我现在确实平静了不少,我去等电话。” 事实证明,苏采青想的没错,凌晨的时候,电视台那边打来电话,说收视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二! 这是什么概念,意思是省电视台覆盖的范围内,有将近一半的观众,收看了这部电视剧。 当然,这还是因为有省电视台的原先的观众基础做加持,可之前播放的那些电视剧,也极少有达到这样的收视率的。 苏采青回忆了一下,这个年代爆火的电视剧,除了《血疑》这样的,还没几个电视剧达到过这样的成绩! “你成功了!启恒!”苏采青也十分高兴,有信心和成了现实,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