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7页 (第2/2页)
。碰巧就遇上了洪蕴, 两人谈话时聊到了大数据分析引导企业管理和精准定制化的制造流程。说实话,让孙运盛一个搞服装的了解什么大数据分析管理, 听上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孙运盛本来也不以为然。可是当他听洪蕴说这个大数据分析是由顾沉提出来的以后,孙运盛也不得不心动。 毕竟顾沉现在在实业圈,尤其是在国企圈的名头着实不小。一个老城区改造,再加上一个让香山罐头厂起死回生的营销方案,着实让顾沉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企业救世主”。洪蕴说的话孙运盛可以不以为然, 可要是放在顾沉身上, 孙运盛宁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毕竟,由顾沉出手帮助运盛服装厂搞改革,最不济也能让服装厂赚上一波。要是真的成功了, 服装厂也就脱胎换骨了。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运盛服装厂都不吃亏。 这也是孙运盛会主动联系邢教授的原因之一。而他的筹码,除了答应顾沉的利润,自然就是洪蕴口口声声的:“这个提案是顾沉自己提出来的。之所以会在《经济学家》上发表,肯定也是希望文章发表以后,能够引起相关行业的关注。尝试一下这个方案。可惜相关行业对这个策划的接受度还不算高。顾沉也没机会让理论结合实践。我想顾沉自己也会觉得很遗憾。你想办法把这个项目送到顾沉面前,他一定会动心。” “……我跟老宋打听过香山罐头厂给你的报酬。”孙运盛开门见山,直接说道:“听说你之所以答应帮助香山罐头厂指导工作,是因为老宋做主,把罐头厂一季度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十给你分红。如果你愿意来我们服装厂指导工作,我也愿意给你这个条件。并且全权配合你的指导。” 孙运盛在找上顾沉之前,也从方方面面了解过顾沉的为人处世。他也不想在待遇方面跟顾沉纠缠太久。既然要求人办事,不如先把事情做的漂亮点,往后的合作才会更加愉快。 孙运盛的态度基本上在顾沉的意料之中——除了洪蕴这个人。 顾沉有些好奇。开口问道:“冒昧问孙总一件事,您跟洪蕴是……” “我爱人是秦教授的meimei。”孙运盛坦言道:“洪蕴也是我的子侄。他对你的大数据分析特别推崇。在跟我聊这件事之前,洪蕴也有尝试跟别人推销这个大数据分析。不过国内的行情你也知道,大多数搞实业的,都不觉得这东西有多靠谱。我也跟你实话实说吧!如果这个事儿不是你提出来的,我也未必肯试。” 顾沉笑了笑:“那我还要多谢孙总的信任。” “这是你应得的。”孙运盛摆了摆手:“要不是香山罐头厂这个例子在前,我也不敢信任顾老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