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429节 (第1/2页)
解缙便拿起了奏疏,却见这奏疏上写着《废钞铸币疏》。 废钞铸币? 解缙不禁皱眉起来。 废钞好理解,就是废掉大明宝钞…… 好家伙,张安世真够狠的,这是要将大明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宝钞制度,也要废除呢! 虽然现在,大明宝钞基本上名存实亡,市井里,已经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东西了。 可大家虽然都知道问题很严重,却没有一个人,敢公然提出任何建言。 一方面,是这宝钞的问题,大家都不甚懂。 就算有懂的,也不愿意惹这麻烦。 解缙大抵看了张安世的奏疏,却是张安世提议,让陛下的内帑,还有国库,以及钱庄,一起建立一个币造局,同时彻底废除大明宝钞。 解缙看得云里雾里,里头张安世虽是洋洋上千言,可解缙却只觉得看得两眼发黑。 不过他也只笑了笑,在下头拟票写道:“臣以为,当廷议论处。” 意思是,这事儿……开廷议来讨论吧。 说着,便将这奏疏,搁到了一边。 果然次日,宫中就有旨意,召开廷议。 于是在六天之后,张安世兴冲冲地准备充分,来到了午门。 在这里,早有许多大臣等候。 大家见了张安世来,彼此都只是笑一笑,倒都没有横眉冷对。 朝廷就是这样,哪怕是杀父之仇,要没办法一次性弄死之前,往往都不吝给你一个笑脸。 甚至就算要整死你之前的那一炷香时间里,说不准还会拉着你,对你嘘寒问暖,一脸真诚地询问你最近身体怎么样,吃饭香不香,并且告诫你要少食多餐之类。 此番廷议,其实很多人对此有些糊涂,不过这没关系,就当看热闹便是。 杨荣今日有些不寻常,他早得知了奏疏的内容,也对这事比较关心。 所以见了张安世来,居然当着众人的面,来到了张安世的面前。 张安世受宠若惊的样子:“见过杨公。” “见过侯爷。” 彼此见礼。 杨荣道:“你的奏疏,杨某已看过了,其中有许多不明白之处,不知安南侯是否可以赐教一二?” 张安世不理会其他人的目光,道:“我已做好了准备,待会儿廷议,便向陛下和百官解释明白。” 杨荣一听,便明白了,这肯定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却是饶有兴趣地道:“这样做,对国家有益吗?” 张安世道:“可以遗泽万世。” 好家伙,这个口气倒是很大。 杨荣便微笑道:“若如此,那就是天下和苍生之幸了。若是果然有见地,我定当鼎力支持。” 张安世道:“杨公对我太好了……呜呜呜……” 张安世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入他娘的……自己怎么转化成朱瞻基模式了? 被那家伙带坏了。 第244章 请君入瓮 杨荣好奇于张安世为何突然上这一道奏疏,而且还寄望于廷议讨论。 依着他对张安世的了解,这肯定不是张安世的一时兴起。 这家伙精着呢。 就在他还想追问的时候,此时,宦官道:“陛下宣诸公觐见。” 于是众人鱼贯而入。 到了崇文殿。 朱棣已经升座,他此时环顾四周,一声不吭。 众人站定后,解缙先出班道:“陛下,今日廷议所议,乃张安世废钞铸币疏。” 废钞是个极敏感的话题。 朱棣有点无语于,这违背祖宗的决定,张安世居然没有事先和他商议。 而张安世的奏疏,居然立即便被文渊阁那边要求进行廷议。 如此一来,反而显得被动了。 越是大事,越不该进行广泛的讨论,朱棣怀疑这是文渊阁有人希望如此。 于是朱棣深深地看了解缙一眼。 解缙却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等候朱棣发落。 朱棣只好道:“准。” 此言一出,解缙便看向张安世,道:“安南侯素知经济之道,此番废祖宗之制,却是为何?” 他看上去是作为主持廷议,表现得公平,却先定性了一个废祖制的大帽子。 一下子,百官了然,解公对这废钞十分反感。 张安世笑了笑,出班道:“大明宝钞,日益贬值,百姓已经不愿接受,陛下,在臣看来,宝钞已形同虚设了。” 朱棣沉吟着,没有说话。 解缙微笑道:“诸公有何高见呢?” 便有人站了出来,道:“陛下,解公,大明宝钞,洪武八年,太祖高皇帝设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印制宝钞,此祖宗法度,岂可轻易废弛?宝钞而今确实弊病重重,却非太祖高皇帝之过,实乃近年滥印的缘故。臣以为,与其废宝钞,不如减少滥印……这才是正途。” 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