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63节 (第1/2页)
夏原吉苦笑道:“哎,若非逼迫到这个地步,何至出此下策啊。胡公,接下来看你了。” “看我?”胡广看着夏原吉,露出不解之色。 夏原吉肃容道:“如你所言,若是不造声势,怎么让天下人知道,这各府县的士绅和读书人,也是体恤朝廷的呢?” 胡广听罢,立即领会,眼眸微张,肃然道:“明白了,夏公放心,此事包在我的身上。” 胡广打道回府,次日入值文渊阁。 他兴冲冲地先去寻杨荣。 “杨公,你可知道吧……” “你不必说啦,对此,我已略有耳闻。”杨荣笑了笑。 胡广眉飞色舞地道:“没想到,你的消息也如此的灵通!你瞧,这浙江布政使司,成效如此显著,不亚新政。或者说,这太平府之新政,我瞧也没什么了不起,我浙江布政使司,照样也可推陈出新。” 杨荣道:“胡公不觉得言之太过了吗?” “怎么叫太过呢?我看还远远不够,如此卓然政绩,天下人都要侧目,区区太平府,毕竟是小地方,增加一些钱粮,看着确实漂亮,可毕竟……只是一隅之地嘛。可浙江布政使司,甚至是天下十八布政使司,如此庞然大物,若是都这般的增长。杨公,我来问你,这岂不也是新政吗?” 杨荣只笑了笑,不语。 胡广绷起了脸,道:“我也懒得理你,我还有大事要办。” 当即,他便回了自己的值房,奋笔疾书,片刻功夫,这一份洋洋洒洒的奏疏便一气呵成。 此后,命人立即送入宫中。 一般情况,文渊阁大学士不会亲自上书的,毕竟有什么事,都可以面陈天子。 而一旦上书,必然能引来天下人的关注。 这一份关于浙江布政使司政绩的奏疏,自然而然,引起朝野哗然。 于是,更多人通过邸报读了此奏之后,都忍不住拍腿叫好。 没过几天,百官纷纷上表,无一不是赞颂浙江布政使司采取仁政的举措,通过教化,既增加了官府的钱粮,又使这府县上下百姓,不受任何影响,依旧安居乐业。 这不啻是给了在遭受新政连连打击之下,依沮丧到了极点的百官们一个救心丸。 现如今,时局已和当初大大不同了,朝中已开始有了渐渐认识到了新政的好处,毕竟都是人精,到了这个时候,还死抱着旧法,实在有点侮辱自己的智商。 新政有好处,这已成了共识,大家之间的分歧就在于……难道它就没有一点错吗? 是的,激进一些的,愿意全盘接受新政。 可绝大多数的大臣,虽也口头赞成,可不甘心。 毕竟……他们家里真的有土地。 所以大家只好不作声,反正你说新政好,他不作声,你说反对新政,他也不吱声反对。 而如今,浙江布政使司的成绩斐然,一下子让这些平日里软哒哒的人,立即变得龙精虎猛起来。 于是雪片一般的奏疏送上去,都是称颂浙江布政使司的。 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姜秀,更是一下子,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能吏。 为之请功者,如过江之鲫。 月末的廷议上,百官们摆开了架势。 朱棣升座,太子朱高炽老老实实地侧坐一旁听政。 张安世也在此,不过他此时好像游魂一般,想着自己的心事。 朱瞻基修河修得很好,可显然张安世对此并不甘心,这才干了多少事啊,接下来,该将他塞去哪里磨砺呢? 其实张安世最想将朱瞻基塞去船上,直接送他出海一览四海之风情。 不过……很明显,风险太高了,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就在张安世满心纠结,低头思索和琢磨的时候。 众臣三呼万岁后,便有人急不可耐地道:“陛下,浙江布政使司姜秀,功勋卓著,臣听闻他在浙江施政,浙江上下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其施政之特点在于宽仁,这百姓无不对他感激涕零,臣以为……如此贤良,当记一大功,此我大明之管仲,理应拔擢,方显朝廷赏罚分明。” 率先说话的乃是一个翰林侍讲。 此言一出,自是不少人附和点头。 胡广更是红光满面,似乎对此,也十分同意。 这个姜秀,当然要好好地吹捧吹捧,毕竟……这也是一种风气,像这样能将钱粮大大提高之人一旦可以升官,那么其他人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了。 这叫立木为信! 朱棣对此,倒是颇为宽慰。 账目,他是看了的,确实增长了不少,这有五成的增长,很是难得。 毕竟朱棣也不指望,每一个人父母官都是张安世这样能挣钱的家伙。 于是朱棣道:“那便下旨旌表。” 此时,夏原吉却是站了出来,道:“陛下,若只是旌表,臣以为……实在不妥。不如……召回京城,当面嘉许……陛下赏罚分明,如此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