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8节 (第2/2页)
耗巨大,人力更会损失巨大。 忠于天子的队伍,会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掉,就算不会消耗殆尽,怕也所剩无几。 天子手里要什么没什么,还敢和他们飞扬跋扈? 到时候,怕是天子要求着他们,尽最大能力的帮一下空虚无力的大玉。 把内部问题放到外部来解决,还能让天子从强势变成弱势。 这算盘,他们在歌陵城打的噼啪响,连娄樊人都听到了。 正因为宗政世全听到了,所以他也推测着,玉天子也不敢真的拼上国力来与娄樊不死不休。 大玉各大家族手中掌握的财力物力,足以影响大玉的稳定,尤其是在那样的时候。 一代权臣就已足够恐怖,更何况这些家族都是世代公卿。 不少人还记得呢,七十几年前,大玉嘉定皇帝驾崩,新君即位,改国号隆裕。 被嘉定皇帝宠信了三十年的大贪官姚宗书被隆裕皇帝拿办,从姚宗书家里查抄出来的财产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到后来过了十年,有官员算过,这十年来大玉国库收入的总和,才刚刚与姚宗书贪污来的银子相当。 这不是夸张,隆裕皇帝没有多大的能力,但却让大玉有中兴之势,就是因为办了一个姚宗书。 然而这件事的弊端也很快就暴露出来,姚宗书死了之后,被他压制着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不只是失去了主心骨,还失去了管控者。 以至于他们更为丧心病狂,因为姚宗书的死而老实了十来年后,他们开始疯狂的敛财,把大玉朝廷挖的像是一座空坟。 姚宗书手下那些原本还不敢太放肆着去贪徒子徒孙们,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让大玉成了一棵危树。 隆裕皇帝的刀已经砍下去了,如果那个时候更狠厉一些,砍了姚宗书,也把姚宗书的徒子徒孙们都砍了,从朝廷砍到地方。 那么可能结局会不一样,当然,这种事谁也不敢说定论。 也许会迎来一个清平天下,也许那时候就会有人举兵谋逆。 这段历史,不只是玉天子知道,娄樊帝君宗政世全也知道。 所以他才对玉天子有些敬佩,玉天子做的是他不敢做的事。 娄樊帝国崛起于游牧,当初各大部族的首领,如今还是帝国的亲王,世袭罔替。 每年这些大部族都会添丁,每年来向他请求封赏的人都不止一家。 就这样不停的封赏不停的封赏,娄樊国内,现在有一小半的疆域不属于朝廷,不属于皇族。 各大部族的分封之地连年扩大,如今已经有娄樊三分之一那么大。 当初支持宗政厉的游牧部族,其中实力不弱的,就有九旗十八部。 这些大部族,现在哪家的封地是一年比一年小? 宗政世全想做的事和玉天子想做的事,一模一样,但他做不到也不敢做。 上次他亲征失利之后,九旗十八部的那些亲王郡王们,在朝堂上当众问他战果如何。 虽然那些人还不敢太放肆,但也已经暴露出来他们对宗政世全的不满。 那个时候的宗政世全,是真想一刀一个把这些人都剐了。 为什么他要把老将军耶律令请出山,就是因为耶律家是为数不多的,现在宗政世全还能完全信任的家族。 一个帝国,存在的时间越长久,看起来的强大越可能是徒有虚表。 如果不能有一位中兴之君出现,那么下坡路就会越走越快。 可是,宗政世全和玉天子选择的路,不一样,目标是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完全不同。 宗政世全觉得,唯有尽全力攻入中原,占据更大的江山,才能解决这种矛盾。 只要拿下中原,各大部族的亲王都能分得更多利益,他们才能始终保持忠诚。 现在,宗政世全已有些力不从心。 此时此刻,来风口的城墙上,林叶举着千里眼看着城外远处。 他在一座高坡上看到了个身穿铁甲的将军,也在举着千里眼看向他这边。 在两个人都发现了对方之后,不约而同的放下千里眼。 耶律明镜放下千里眼的时候,手却攥紧了,手背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 林叶放下千里眼的时候却多了几分笑意,因为他看到了,那个将军身后的旗子,也是耶律家的旗子。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