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13节 (第4/4页)
么多铤而走险的人了。” 这才第一届高考,全县就考上两百多个大学生,就闹出两桩这样的案子,要真还有,别说梅书记要气疯,她都要气炸了。 梅书记现在没这么强的信心了:“但愿吧,要再出这样的事,我真没脸去见领导了。” “梅书记,这不怪你,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你又没有千里眼顺风耳,哪能知道下面的人都搞了些什么小动作啊。”余思雅宽慰他。 梅书记摇头叹道:“我是一县父母官,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那都是我的责任。” 这话没法反驳,余思雅也不好多说,便转开了话题,说起了让教育局张贴红榜的事。 听到这个提议,梅书记赞许地点头:“你这办法不错,让考生有知情权,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杜绝这些人徇私舞弊了。” “是啊,人都有私心,人性也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人可能因为一念之差就做错事。我们不能去考验人性,指望人性,不如从制度上制约人性,如果信息更公开更透明,每个考生都享有知情权,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又都有申诉检举的权利,能为自己伸张正义。那么当个别干部想以权谋私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掂量掂量被发现,被查处的风险?当这个风险过高时,很多人都会收手,毕竟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余思雅微笑着说。 梅书记宛如醍醐灌顶,是啊,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的成绩,都有伸冤的渠道,那作恶者是不是会顾忌很多?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信息透明,让下面的人有申诉的办法。 “余厂长,你刚才说你在教育局设了个木箱子,你说,我在县政府门口也设一个怎么样?”梅书记到底是个有智慧的人,马上就能举一反三。 余思雅高兴地说:“当然可以,梅书记,你可以弄一个‘书记信箱’,挂在大楼门口,钥匙由你亲自保管,定期更换锁。欢迎大家有不平之事,或是好意见的都写信投进信箱里,你定期查看一次,了解下面的民意和问题。” 这不就是后世市长热线的翻版吗?不管有没有用,给广大老百姓多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总是好的。 这个法子在目前的时代来说是非常超前的。梅书记也很兴奋:“我待会儿就让小胡去外面挂一个绿色的信箱。” 两人真是越说越偏,直到公安局那边关于楚玉涛录取通知书的调查结果出来了,他们才停了下来。 等小胡去叫人后,梅书记说:“余厂长,这个事跟你们息息相关,你也留下一块儿听听。” 余思雅便又含笑坐了回去。 两分钟后,胡秘书领着一个公安同志进来。 那公安同志将一个报告递给了胡秘书,胡秘书再转交给了梅书记。梅书记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余思雅瞟了一眼,明白梅书记为什么不看了。这位公安同志的文化水平可能不是很高,字写得长牙五爪的,有指头那么大,而且排序很乱,一般人还真很难看懂他写的是什么。 低咳了一声,梅书记问道:“坐下说结果。” 公安同志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张口说起了调查的结果:“梅书记,我们已经查清楚了。这件事是招生办的高主任所为,他jiejie的小儿子今年也参加高考,但成绩不好,连预选都没通过。正好他姐夫也姓楚,看到楚玉涛同志的录取通知书后,他就动了心思,便将录取通知书扣了下来,交给了他姐夫。目前楚家人已经去大队给孩子改了名字。” 梅书记拧着眉头:“改成了楚玉涛?要是不姓楚,是不是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姓也一块儿改了啊?” 别说,还真是。也不可能每个顶替者都跟被顶替者同一个姓,可不得换姓。不过嘛,现在户籍制度不完善,改名字改姓之类的简单得很,连派出所都不用,直接去公社就行了,用一个姓换来一辈子的前程,划算。而且等念完大学,参加工作了,还完全可以改回来嘛,什么损失都没有。 没人回答这话,梅书记也不需要他们说什么,继续问道:“除了罗主任,还有哪些人员涉及此案,通通抓起来,等法院判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