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2章 投资理财(求月票) (第2/3页)
全球经济发展和马斯洛需求,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人均gdp到达某个时间节点就会发生以下事件: 当人均gdp到达1000至2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走入家庭,人们开始观光旅游,人们喜欢喝烈性酒,连锁业态开始。 达到3000美元时,通常来说,国家的私家车会爆增,人们开始喜欢度假游,喜欢喝啤酒。 达到4000美元的时候,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各种教育机构会在这个时候飞速的崛起,所以当母亲梁蓉办理“安新教育”机构的时候,郑谦不仅不反对,还表现出了非常支持的态度。 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时候,类似于红酒拉菲这样的奢侈品就开始流行。 甚至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购物中心也会蓬勃发展,所以一些大佬就会提前布局,比如前世的万达集团。 当下国内一切的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 因此在国外留学、工作的精英们在这些年,跟下饺子一样飞速回国,也炒热了“海归”这个身份。 现阶段,不是海归,都不好意思参与各种研讨会。 哪怕是海外的一些野鸡大学回来的,也非常吃香,盲目的得到很多人的青睐。 当然,这种人是撑不了多久的,早晚会露馅。 但张扬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名牌大学毕业,行业打拼近十年,拥有丰富的投资理财经验,如今缺的不过是一笔启动资金而已。 而且张扬的身份背景也不简单,跟楼泽、孟学斌也算是发小,基于对这两位的信任,郑谦很是爽快的把自己的资金库交给了张扬。 张扬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把郑谦现阶段可支配的资金做完了整合。 哪怕是见过了大量的热钱,但张扬还是感慨万千,娱乐圈的钱,是真他娘的好赚! 虽然这段时间,郑谦没有大量的工作收入。 但之前的收入累积,也已经超过了一亿两千万。 不过,因为去年买房买车花费的钱,再加上电影投资的钱,这一亿两千万,已经花去了大半。 但《天下无贼》的票房收益,却也让郑谦的资金库迅速得到补充。 除此之外,第三张专辑的收入,和《三体》的海外版税也已经倒账,再加上一些演唱会、商演和代言费,这些相加起来,已经超过七千万人民币。 相比较起来,公司对于艺人活动、通告的抽成,反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经过张扬一天时间段盘点,最终得出了数据,郑谦如今可支配现金收入大概有1.5个亿左右,如果加上各种房产和歌曲、小说版权等被动收入,郑谦如今的资产,差不多达到了两个亿了。 但这个收入,也几乎到了郑谦现如今的能力天花板。 想要像是华仔、发哥或者王霏那样,实现资产大规模的跳跃,达到数十亿,那必须经过时间的累积。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大规模的投资。 比如王霏,就热衷于在全世界买房。 这一点,是许多娱乐圈大佬共同的认知。 前世的大红人刘嘉玲就在采访时高谈阔论:如果赚到了钱,千万不要跟人合作做生意,你有钱就买房子。 类似的论调,在前世的王祖贤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王祖贤身为香港影坛天后,早期风靡全亚洲,一度被日韩泰等国邀请合作。 经过早期资本的累积,达到一定数量后,王祖贤就开始在全球大肆买房。 在八九十年代,千万以内一套的房产,这位大佬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直接买下。 后来即便隐退,不再工作,经过这些房产的升值,十多年后,资产也轻松达到了三百亿。 用张扬的话来说,现在的郑谦,如果按部就班的累计资产,有钱就买房,十多年后,也能轻松破百亿收益。 当然,现阶段买房,回报率自然不如王祖贤那样惊人。 毕竟这位大佬在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四处投资,到了2004年,楼市彻底热起来的时候,已经收手隐退了。 如果跟后世的那些身价动辄破数千亿的科技大佬相比,这百亿收益当然不值一提。 但就现在来说,已经让郑谦非常动心了。 只是这种坐等升值的笨方法,虽然很稳妥,但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成功的喜悦。 这毕竟是死钱。 一眼就能望到头。 金钱如果不流动,那就产生不了商业价值,对社会的发展就做不出任何的贡献。 郑谦的觉悟还是很高的,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