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0页  (第2/2页)
听沈工无意中提过一次,他的小提琴拉的挺好。    小提琴和二胡,没什么区别吧,反正都是乐器。    但小刘同志还是有些太年轻,哪晓得这其中有着天差地别。    小提琴拉不好听着像锯木头,可二胡拉不好……    那简直要人命。    这是刘冬冬同志决计没有预料到的。    可惜人这辈子,最要不得的就是后悔药。    ……    六月下旬,远涉重洋的货轮在旧金山停靠。    从上面运来的,除了日本制造的一些日用品外,还有很多来自香港。    码头工人搬运着那一箱箱的货物,好奇地问,“里面是什么?”    很轻。    看似分量十足,但一上手……    太轻了。    伙伴摇头表示也不清楚到底怎么一回事。    不过这是木箱,这些码头工人熟练的掌握撬开而不被发现的技能。    只是看到里面花里胡哨的包装袋时,码头工人有点懵——    “DeCrisps,什么意思?”    伙伴也不明白。    但他们很快就又见到了这花里胡哨的包装袋。    那是在超市的货架上。    在这个六月天里,袋装薯片在美国西海岸畅销,异常火爆。    消息传到叶英这里,叶英脸上也只是露出微微的笑而已。    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奇怪。    吴钢捏着薯条吃了起来,“叶英姐你是不是早就算到了?”    所以才这么镇定自若。    叶英笑了起来,“倒也不是。不过陈先生既然敢把这玩意儿运到美国去,自然有自己的把握。他选择的城市很有意思,选在了旧金山。”    吴钢对美国地理不是很熟悉,不明白旧金山怎么了。    叶英笑着解释给他听,“旧金山源于西部淘金,名字里有个金字对吧?”    “可这不是翻译过来的名字嘛。”    吴钢一句话让叶英哑巴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那更说明咱们翻译的好。名字里有金字还是银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有一个很大的唐人街,在美国西部这里有最大的唐人街。”    这下吴钢有点不懂,他过去这段时间有跟着叶英学习美国历史,多少知道些,“可是你不是说过,在美国的中国人被欺负,一向都生活在底层吗?”    “是生活在底层不错,不过那是对于平民来说,对于有钱人就不是了。我想陈先生在旧金山应该有产业,名下可能有些商超之类的,所以能够在那里铺货,直接打开了薯片的销售通道。”    她这番话说的很明白,对吴钢来说每一个字都懂的什么意思,但合起来有点懵。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