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_第13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3页 (第2/2页)

   春天里,大明朝开始全面推广朱薯,朱薯又不要种子,插个苗儿就成,南方还可以种一茬,北方正好赶上春耕。

    户部预计,今年一年,福建、广东两省,就可以全面种植,明年就可以推广全国,大明人都满怀期待,梦想着肚子里吃的饱饱的,懒猫一般在太阳底下躺着不动弹的模样。

    皇上专注学习,可民间人多声音多。还有人说“朱薯”不好叫,要叫“番薯、甜薯、红苕、甜薯、地瓜……于是大明人最后定其名为“红薯”,是为红红火火。

    皇上休息日,跟着徐景珩出宫几次,去菜市场,去茶楼……自己拿着银子买东西,和人讨论一颗白菜的价格变化,对红薯的出现,那是真高兴坏了。

    皇上可以规定黄金和银子的兑换,但到底是大量银子冲击大明的菜市场,粮食蔬菜都涨价,可是如今红薯还没上市,闻风而动的很多粮贩子囤积的粮食都上市,一石大米比上个月低了五文钱。

    皇上的眼睛本来就亮得发光,此刻可以和太阳肩并肩。

    徐景珩知道,大明人的主食大米降价,其他必然也会降价,大明人的饭桌上,又可以丰富起来,也高兴:“这都是皇上英明。”

    自恋·皇上,仗着在菜市场没有人认识他,跟着喊:“这都是皇上英明。”惹得周围的菜贩子,买菜的大娘们都乐哈哈地笑。

    这个说“我们皇上好,银子稳住了,红薯又出来,大米可不是要降价?”

    那个说“我们皇上就是好,这是好人有好报。”

    还有的人和皇上一样理直气壮:“南海那个地方,也就我们皇上大度接纳。我们皇上就该有这个福气。”

    皇上眉眼弯弯,一副朕英明的小样儿,转头看徐景珩,小孔雀一般骄傲——他知道,美美的指挥使花了多少心力,知道这不是‘好人有好报’,而是“付出后的回报”……

    皇上不等徐景珩说话,睁大眼睛快速说道:“要去摘枣芽儿。”

    徐景珩:“……好。”

    皇上就欢欢喜喜地和众人道别,怀里抱着一个老奶奶送的小竹筐,兴致勃勃去摘枣芽儿。

    春天的酸枣芽儿,洗净加盐少许腌制,加棒子面搅拌,加少许水后放到热笼屉中蒸,两刻钟出锅,加醋搅拌,好吃。放凉后加猪油葱花如同炒饭一样食用,也好吃。就吃这份儿春意。

    皇上一到春天就喜欢,尤其喜欢自己摘的枣树芽儿。

    北京城的春天,柳芽儿、榆树钱儿、花椒叶儿……城里的家家户户种着榆树、花椒树,小姑娘踮脚就可以采摘;京郊的野外,老人小孩挖荠菜、白蒿……而顽皮的小孩子喜欢爬枣树摘枣树芽儿。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