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2页 (第2/2页)
绝,别说一年半,哪怕花上三年,五年,他也要好好拍。 因为,打乱剧情顺序拍摄这种方式,可以说只有影帝影后级别的演员才能驾驭得了。同一个场景,往往跨越了剧情的好几个阶段,甚至有些场景是开头有,结局也有,可人物的情感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却截然不同,甚至南辕北辙。 如果是外向型作品还好,也就是聚焦于外在事件发展的故事,这种剧本以外在情节的推动为主,人物弧光——即人物性格以及内心的情感变化不十分明显,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故事相比之下能较好地跨阶段演绎。如果是内向型作品,人物弧光就是故事的精华所在,全片的核心都在于演员如何演绎角色。 尚云的《杀人犯》就是内向型作品。角色内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最终走向不可逆的极端。而且,这种变化是连贯的,必须嵌入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倘若跨阶段演绎,就是要求演员一秒入戏,一秒出戏,将各种微妙、细腻却又极端的情绪像装订活页笔记本一样自由切换,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经验,不可能演得出来。 不能用技巧,那就得用心。 比起用技巧驾驭一切,尚云本人来说,更喜欢彻底激发演员的内心,去融入角色,化身为角色。 以前拍短片的时候尚云就是这么干的,那时候招的演员不是素人就是学生,也不存在什么成熟的演技,全靠尚云调教。这一点,尚鸿指责过他,易谦也委婉地提醒过他,对演员其实很危险。演员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该入戏入戏,该出戏出戏,角色归角色,自己归自己,不能陷在故事里。 尚云却正是把他们往故事里推。 尚鸿和易谦说的道理,尚云都懂。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就是这样一个导演。这个道理,演员也懂,可有的演员就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燃烧自己去成就角色。 尚云太爱创作这件事,也太爱他的作品。每一部作品他只会写一次,也只会拍一次。每一部作品都是他魂魄的一部分,都是他从自己身体里生生地抽离出来的。它们只有一次蜕变、成型、绽放的机会,只有一次在银幕上惊艳世人的机会。每一次,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所以,每一次,他都必须全力以赴。 无从保留。对自己如此,对他人也如此。 尚云一己之力的坚持没人能左右,他说服了易谦,也说服了秦燊。祁乐意没什么意见,作为演员,他也更喜欢按着剧情顺序演,不然自己都懵逼。 《杀人犯》的剧情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中时期,两个男主的家乡在一座四五线小城市,第二阶段是成年时期,两个男主都到了大城市打拼,然后再次相遇。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