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60) (第3/3页)
。 赵璋抬头望了一眼火辣辣的太阳,只觉得大夏天的有些发冷,犹豫着回答:是已经娶妻了,不过还未生子,她不太方便出门。 哦,是哪家的姑娘啊?我嘉嘉要娶的是柳县主,你知道她吗?老夫人几乎是带着炫耀的语气说的。 沈嘉干咳一声,提醒道:娘亲,他知道的。人就是他安排的,婚也是他赐的,他怎么会不知道呢? 他几乎能肯定他沈母知道了些什么,否则不可能对赵璋有敌意,可她什么时候知道的呢?这些年可从没听她提起过。 哦,这样啊。沈母不再与他们说话,拉着赵庭嘘寒问暖,问他课业重不重,日常生活有无人照料,家里有没有人陪他,问的细无巨细。 赵庭声音软软地回答着,脸上一直带着笑,看得出来是真心与老夫人亲近,沈嘉掐了赵璋一把,小声说:孩子还是要有长辈关照着的,平日里怎么不让皇后多关心关心他? 赵璋捏了下他的手,同样小声回答:不是让你多关心他了吗?他如今与你亲近多了。赵璋想的比较多,他和沈嘉这样见不得人的关系,以后两人都没有子嗣,唯一一个赵庭肯定要好好培养,也要孝顺沈嘉,否则万一自己先一步走了,沈嘉就当真是孤家寡人了。 沈嘉心头一酸,牵住他的手,借着袖子的遮挡走了一段路。 已经是午饭时间了,老夫人直接带他们去餐厅,有丫鬟送来温水净手漱口,然后纷纷落座。 今日沈菁一家三口都在,原本以为只是多个小孩也就没避讳,此时见到沈嘉带着一个成年男子进来沈菁就想避开。 沈嘉拦住她说:大jiejie不用避讳,他你也见过的。 赵璋当年去保宁府时沈菁已经出嫁了,但嫁的近逢年过节也会回来,因此见过赵璋,她仔细一看,惊讶地说:这不是顾公子吗?你们又遇上了? 赵璋朝他们点点头,解释说:我本姓赵,是赵庭的叔父。 啊?原来如此,难怪庭哥儿如此优秀,原来是你家的孩子,当年家母可喜欢你了,恨不得招你做女婿,可惜你离开的太突然了,他们一家人为此伤心了许久呢。沈菁大大咧咧地说。 沈母瞪了她一眼,快闭嘴吧,说的跟你跟人家很熟似的。 因为多了个外男,虽然没有避讳,但也分了男女两桌,赵庭因为年纪小,被沈母拉在身边坐着,另一边坐着沈菁的小女儿。 上菜吧。沈母吩咐道。 杨森对赵璋不太熟悉,印象中有这么一号人物,但接触的太少,而且赵璋身上的气势太足了,他板着脸不说话的时候简直让人腿软,难怪对侄儿那么严苛,想必这样的人生来就是折磨人的。 赵璋和沈老太爷聊了几句,两人当年关系不错,他每回去沈府都会被他拉着下棋,偏偏是个臭棋篓子,也就赵璋肯让他几步。 说起往事总是格外刺心的,赵璋已经不太想去回想了,那段过往对他和沈嘉来说不仅有快乐,更深刻的是痛苦,所以两人重修于好后便很少提过往。 但沈父显然不这么认为,总是时不时问他一句:你可还记得当年 赵璋只能点头,记得的。然后与他一起忆当年,想起快乐的事情嘴角便微微勾起,那张威严赫赫的脸庞便多了几分和气,让人不至于看了发憷。 杨森小声问沈嘉:妹夫,你这师弟是当官的吧?官职是不是很大? 沈嘉笑了笑,点头:是,很大,很大很大的官。这天下再没有比他更大的官了。 难怪,太有威严了,我这样的小商人见到他都心慌慌的,他这么年轻就当了大官,家里肯定也不差。 沈嘉继续点头,确实不差。 难得他愿意到咱们家来,与岳父岳母关系还不错,那庭哥儿又深得老夫人的心,以后两家可以多走动走动。杨森毕竟是商人,这样有利的事情难免会多算计一些。 沈嘉点点头没说话,今日过后,赵璋还能不能进沈家的门就得看沈母什么态度了。 饭后,有下人将赵家叔侄送的礼品送到花厅,大家移步花厅喝茶聊天,沈母这才有时间打开赵璋送给她的木匣子,里头是一对成色上佳的翡翠镯子,通体翠绿,炎炎夏日里见了令人心喜。 让你破费了,怎么能送如此贵重的礼物?沈母有心拒绝。 沈嘉先一步替她将镯子戴上,傻呵呵地说:娘,他不差这点钱,一点小意思您就收着吧,不收他下次都不敢来了您瞧,多好看啊。 赵璋附和道:确实如此,今日出门仓促,且是临时决定上门,因此没有好好置办礼物,下回一并补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