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84) (第3/3页)
嘉外头聘来的普通侍卫,会点拳脚功夫而已,实际上,沈府这十个护卫堪比一支百人的军队,就算刺客来袭也不一定能成功。 那明日我请个假护送他们去相国寺吧,爹也一起去,咱们一家好久没一起出门走走了。 沈父心动了,犹豫着问:你衙门的事情不是很多吗?这也能请到假? 最近没什么大事,有员外郎们顶着,我在不在都可以。 沈父想起上回来家里做客的三名官员,说是沈嘉的下属,其中一个年纪都与他差不多了,送的礼也全是好东西,起初他和沈母还以为库房里的那些东西是沈嘉贪污受贿来的,结果住了一段时间就发现,那些都是别人送来的礼节性的礼品,沈嘉也要回礼的,实在算不上贿赂。 这些还不算什么,最贵重的东西是皇上赏赐下来的,沈嘉作为皇帝的宠臣,赏赐一批接一批,着实让人眼红。 就像这回皇上遇刺,事后说沈嘉护驾有功,又送了一车的贡品来,而沈母觉得沈嘉这次逃过一劫,九死一生,觉得有必要去庙里上柱香还个愿,因此才有了相国寺之行。 一大早,管家就将马车安排好了,柳嬿婉扶着沈母的胳膊走出来,下人们见到她都纷纷低下头,哪怕经常能看到,他们依然觉得夫人的美令人心惊动魄。 面对这样的美色,沈嘉却毫无波动,与沈父站在门口说话,看到他们出来走过去扶着沈母上车,朝柳嬿婉笑了笑算是打招唿。 两人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却很少见面,有时候只是在饭厅匆匆见一面,基本不太交谈,倒也不是两人故意避嫌,而是没什么必要交谈的事情。 沈父见二人这副陌生人见面的模样,暗暗叹了口气,他实在不明白沈嘉是怎么想的,娶了妻不喜欢也不去接触,如果说他讨厌儿媳妇又没有,明明看着挺正常的两个人,硬是将生活过成了相敬如宾的模样。 启程临近中秋,城外的风景显得有些萧条,路过田地,能看到忙着收割的农户,一辆辆牛车候着路旁,等着将粮食运回家去。 这长安果然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农户都比咱们那儿的富,家家户户都有耕牛,用的农具也是最新的,也无人敢强占他们的土地,无人敢盘剥他们的劳动成果,可比外地的好过多了。沈母从窗户往外看,时不时对儿媳妇说几句话。 两人相处的果然如母女一般,柳嬿婉笑语晏晏地说:我小时候好奇米面是如何长出来的,还偷偷跑到家里的庄子上住了一个月,家里人找不到我差点都要报官府寻人了,后来还是庄子上的管事回府时说了一嘴,家人才将我带回去的,那时候我想,如果我能一直生活在庄子上就好了,那里的女孩子可以肆无忌惮的出门,可以上山采果子,下河摸鱼虾,日子过的比我自由多了。 沈母笑看着她,听她继续说:后来长大了,我渐渐知道了权势与财富的重要,也知道我与那些农户家的女孩是不一样的,我有华服美食,奴婢成群,将来还可以嫁个门当户对的男子,一辈子花用不完的财富,这些,都是农户家可望不可及的,但我还是觉得她们的生活才踏实,那些身外之物不过都是阿堵物,散发着铜臭味,我那会儿最讨厌的首辅家的两位姑娘,觉得她们识人待物都格外功利,没想到我柳家一遭落败,那些曾经我最厌恶的东西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就连普通的农户生活也是一种奢望。 这是柳嬿婉第一次在沈母面前说起柳家的事,她嫁到沈家是圣旨赐婚,别看她现在有县主的身份,但权贵世家都知道她这身份是怎么来的,一个大起大落又在宫里待过的女人,他们那样的人家是不屑于娶进门的。 沈母握住她的手说:那些都过去了,咱们只看以后,以后日子过的好就行。 我明白的,新婚第一个月新妇一般不会出门应酬,但很快,我就该以沈夫人的身份出门应酬了,母亲可以跟老爷说一声,如果有哪家需要多走动的就告诉我,虽然我与他不能做正经夫妻,但这些场面活还是要做的,也别小瞧了内宅的力量,许多消息都是靠女人传出来的。 我明白,只是辛苦你了。 柳嬿婉捂着嘴笑了起来,这可算不得辛苦,与各家女眷打打牌喝喝茶,逛逛街买买东西而已,这样的生活就是我如今最向往的了,母亲您也可以找几家关系近的老夫人走动走动,就算一起说说话也是好的。 我的性子就是不爱动的,如今儿女都在身边,真无聊了就叫外孙们回来热闹热闹,倒是你还年轻,确实可以多出门走动走动。 到了相国寺,已经有小沙弥在门口迎接,沈府有派人来通知过,来相国寺上香也是要预约的,否则只能在最外围的佛殿上香,也吃不到寺里的斋菜。 檀越请随贫僧来,后院厢房已经给各位腾出了两间,老爷夫人们是先去歇脚还是先去上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