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34 (第2/3页)
国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西北战事刚结束,抚恤伤亡将士、重建城镇、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哪项不要银子?南边很快就要进入汛期了,海龙王若是一个不高兴,打个喷嚏都能淹死多少人,您就给国库留点底吧! 沈大人一心为民真是好官啊,可朝廷的钱是有限的,只能先顾到紧要的地方,城北那地方乱是乱了些,但百姓一时没有生命安全,何必浪费钱财去重建?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赞同沈嘉的提议,不少人心想:这沈嘉也未免太过圣人了,分不清轻重缓急。 沈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解释说:春季到了,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最容易生病的季节,臣看过往年的档案,每年这个时节,病死的百姓都不少,且一大半发生在城北,臣去考察过,城北那边脏乱无比,百姓随意大小便,垃圾随意倾倒,污水随意排放,孩童甚至随意捡垃圾为食,长此以往,容易滋生疫病,到时候再想控制就难了。 沈大人不要危言耸听,城北一直是这样的,那里是最低贱的贫民住的地方,每年拨过去的粮食衣物也不少了,若事事都替他们解决了,岂不是让他们更加懒惰,到时候你沈大人是准备自掏腰包养活他们吗? 沈嘉叹了口气,各位大人,沈某并未说要国库出全部的钱啊。 楚尚书冷哼道:是你疯了还是我们傻了?北城那边若是重建,不是朝廷出钱还等着贫民出吗?他们若是有钱也不会住那了,如果沈大人是打着让人捐钱的想法大可不必,这个钱没人愿意花。 楚大人不必心急,先听下官说完,若是各位大人觉得行不通再反驳不迟。 好,老夫倒要看看沈大人能想出如何精妙的两全之策。徐首辅目光炯炯地看着他,眼里带着鼓励和赞赏。 沈嘉走到中间,让人抬了一座黑板来,上面挂着一副放大的北城规划图,房屋林立,街道笔直,方方正正,看着就像是建了一大片一模一样的房子。 这样的审美并不符合当下的大众审美,除了整齐,大家实在看不出优点。 北城棚户区一共有民户三千多户,若是按一户人家建三间大房的标准,大概得沈嘉侃侃而谈,说到土地不够用要扩张时又被大臣们群嘲了,纷纷表示朝廷不是只做善事,沈大人太悲悯天人了些。 沈嘉等他们说完,继续说:长安乃是大晋的门面,是天子之都,这里理当是全大晋最好的地方,应该是人人向往且敬畏的地方,也是经济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可是纵观咱们长安城,却没有一个非常像样的商贸区,胡商们只能在城北交易,但那边贫民居多,富人往往不愿意亲自去与胡商谈买卖,这也就衍生出了中间人,先不提这好不好,城北本就乱,胡商又是身份复杂之人,万一出了事,城北那样的地方连找人都难。 所以,臣有个想法,就是想将城北改造成真正的商贸区,不当当是接待胡商,大晋的商行也可以入住,如此一来,城北很快就会热闹起来了。 说了半天,我们也没听懂沈大人为何说不用国库出钱,难道你还有其他法子筹钱? 沈嘉朝楚尚书做了个揖,脸上带着笑容,点点头:下官确实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第一百五十一章 替身? 沈大人快别卖关子了,该如何建你倒是说清楚,若是真能不花钱就解决问题,我等自然无二话。秦掌院朝沈嘉露出会心一笑,想三年前,这个年轻人还是翰林院的一个新人,没想到如今却已经能主导朝政,令人折服了。 沈嘉换了一页图纸,依旧是北城的地图,但除了之前那些整齐的民宅外还多了一片地方,沈嘉解释道:臣以为,可以在此处建一座庞大的商贸区,往后来自大江南北,异国各地的商人都可以集中在这里交易,这里不仅可以建大仓库,还可以建各式各样的客栈、酒楼等,我大晋地广物博,物华天宝应有尽有,周边哪个小国不眼馋?不如建个商贸区,专门供商人经商之用。 至于臣刚才所说的经费,可以先向各大商行收取一定数目的定金,比如预交一千两,即可挑选商贸区的一间铺面,谁预交的钱多,谁就能优先选择商铺的位置,可以在官府领取一张通行证,往后办事皆可优先处理,想来,各大商行的东家都不会吝啬出钱的。 除此之外,城北的百姓确实穷,他们大多数没有田地,只能靠一点劳力为生,这商贸区建起来也能给周边的百姓提供一点商机,在下知道,各位大人看不上这样蝇营狗苟的小商小贩,但对于糊口都难的贫民,做小商贩没什么不好? 听着就很荒唐,沈大人,各大商行为何要先预交钱买铺子?您所谓的商贸区都还没影呢,就要商人先花钱买铺子,谁会干这种蠢事? 沈嘉更正他说:魏大人,您说错了,不是买铺子,是租,一千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