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5页 (第2/2页)
态度十分坚决道,“龙鳞已经和翰林院的好几位大人都商量过了,无论如何,这名字都一定要是御赐的——不然还怎么体现出这书的价值和重要性啊?” “可是朕并没有参与……” “我不管我不管!” 明昙撇下唇角,伸手把耳朵一捂,直接开始耍赖,“我都已经和翰林院说好了,您要是不依,今儿龙鳞就算是赖在天鸿殿不走,也非要让您赐个名不可!” “……” 望着明昙气鼓鼓的任性模样,即便明知她已经及笄成年,皇帝却也仍是像幼时那般,拿这个最宠爱的女儿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无奈地揉了揉眉心,深叹一口气,温声哄道:“行行行,那朕这就为它取个名字,让龙鳞消消气可好?” “哼!” 明昙满脸写着嚣张跋扈,别过眼来,唇角总算露出点笑意,“这还差不多嘛!” 皇帝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沉吟片刻,再度看向桌上那本厚实的书籍。 此时,书页仍保持着翻开的模样,正好停在明昙方才让他看的、写有不少名姓与籍贯的那几张纸上。 “……” 刹那之间,皇帝仿佛福至心灵般,抬起手来,轻轻点了点书页上的字迹,若有所思道:“不如,便将它叫做‘万民大典’罢。龙鳞觉得如何?” “‘万民大典’?” 明昙怔了怔,目光微顿,从书页上缓缓转移开来,与皇帝温和而认真的眼神对视半晌。 ——只有心怀万民,万民才会将你记在心中。 方才父皇说过的话语又在耳边回响起来,惹得明昙不禁心念一动,下意识攥紧拳头,轻轻咬了咬自己的嘴唇。 “……龙鳞以为,这个名字甚好。” 她缓缓笑了笑,坚定地点头道:“这部大典自筛选到搜罗、自整理到誊抄,皆是倾注万民心血而成,便理当以‘万民’冠名,方能彰显我天承皇室的仁民爱物,以全天下百姓的载舟之情!” ——《荀子·哀公》中一篇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王为舟,天下万民则为水。若是舟船只知借波涛航行,而不知感念水势的承托之恩……那就毫无疑问,必当只会得到被水倾覆的唯一一个下场。 “不错。” 皇帝微微颔首,把书妥帖合好,重新交还到明昙手上。 “此典辑书周全,意义非凡,乃我天承朝的一大功绩。为免其日后流离,朕欲将其共分六部,其中两部贮藏于京城藏书阁以及春州行宫;而余下四本,则计划从年后开始,在隶州、青州、湖州、淮州四地各修一座书阁——如此一来,北三南三分置,即便日后遇上战火连绵的大难,也能尽力将书典保全一二,令其有机会流传到后世,这便是最好的结果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