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页  (第2/2页)
,放下东西后坐在桌前看起来。    第二天开始正式授课。    上午是全部五门学科、三百位集训队队员的联合授课,具体学科知识没涉及,着重讲述学科间的联系和未来发展蓝图。    下午是数学授课,IMO的竞赛范围包含代数、几何、数论、组合数学和概率论等,每个领域都安排了专门的老师过来讲解。时间有限,老师们只讲概念而不涉及到具体题目,力图开阔学生们的思路。    到了晚上是物理,竞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已经不是高中物理知识可以应付的程度,在场的六十位物理集训队成员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可以超过不少本科生。    请来的老师是京华大学的知名老教授乔志儒,了解这些学生的知识面,因此也是侧重于梳理性和启发性教学。    他用四个小时的时间详细梳理了一遍力学:“……牛顿为后人留下经典力学和微积分这两座大山,后来拉格朗日把微积分之上的变分法引入动力学就成了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更进一步扔掉力的概念,用最小作用量引入哈密顿正则方程。”    “这就是咱们到了本科后物理系要学的第一门课,理论力学。以后不管你们是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还是流体力学飞行力学等等,都要以理论力学为基础。”    理论力学是第一门课,包括静力□□动学动力学三部分,程迟音光学习理论力学已经觉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为物理规律的普适性感到着迷。    而理论力学之后,还有电动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    后续的这三门力学课程,每接触一门新课程,程迟音都感到自己的世界观在被刷新。    电动力学引入场的概念,统计力学以概率分析世界,至于量子力学,甚至给哲学学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新的发展。    这是穷尽一生也领悟不完的美妙。    乔教授讲完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宣布下课后,集训队队员们纷纷收拾东西回住宿区。    朝程迟音招招手,示意她留下,随后乔教授缓步走到她前面一个座位坐下,问:“这次物理决赛的不公平竞争一事我听说了,没因为这个对物理产生不好的想法吧?”    程迟音笑着摇头:“竞赛是人为的,学科是纯粹的。”    乔教授放心了,又问:“集训队里就你一个孩子没签保送,老师想问问你是有什么顾虑吗?”    程迟音乖乖如实回答:“我还没有确定目标。”    这句话她和容教授说过,和杜兰说过,也跟物理老师说过。    教授目光里染上欣赏:“那咱们就来谈谈目标这个事情。听完我今天讲的课,你有什么想法没有?还想在物理这条道上继续走下去吗?”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