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寡妇生活指南_老寡妇生活指南 第2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老寡妇生活指南 第202节 (第2/3页)

说不要就不要了。人呐,哪怕真的要缺德,好歹也给人一条活路才是。便是真要休妻抛子的,好歹也给些安置费吧,他倒好,一文不给,就这么赶出来,是笃定了季家老两口会管?!要是不管呢?任由母子仨饿死?!也幸亏玉珍她要强,没有走死路,否则,现在已经是三条命没了。造孽!”

    张恒撇嘴道:“提这样的畜生做什么?!做人就算无情,好歹还有一个义字,连义字也都丢了的人,与畜生有啥区别。糟心的很,别提他们了!”

    陶氏道:“我就是随便一说。你当我愿意提这?!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告诉你,现在咱也有点小钱了,你要是敢学季老大,你等着,把我不把你割了!”

    张恒腿一酸,道:“瞧你说的,我是那种人嘛?!我是人,可不是畜生。再说了,真要有什么花花肠子,姑奶奶,爹还有大哥哪个肯饶我?!你也是瞎想,快生了,可别胡思乱想!你也不想想,马上钱过了年就可能花出去了,哪有那许多钱放在烧的慌,乱折腾!?我张恒不是那种人!”

    陶氏笑道:“我就是给你紧紧皮!”

    张恒斜她一眼,道:“我还不知道你这小心思。”

    两人嘻嘻笑着,嘻皮笑脸的,这种相处方式,家里人也是见怪不怪了。

    灶膛以下,柴火燃烧着,印的两人脸色都红红的。

    这厨房里最为暖和。

    本县属于不南不北的地方,有北方的冷,但也有南方的雨季,是平原地带,沾着运河的光。

    冬天漫长而湿冷,光取暖这一项,也是需要满满一屋子的柴火的。富人家用的是木炭,穷人家囤的则是干柴。张家不穷不富的,但也囤的是柴,只有少数炭是用来吃火锅用的,取暖只用炕和柴火。囤了满满的一柴房。一是用来烧饭烧水啥的,二呢,则是供着暖气道里的热气。这个天,反正厨房的灶里的火是不熄的了。不仅柴房里都是柴,后院也堆了满满的一堆,是露天的,遇雪遇雨的虽会湿,但暂时用不上,囤着,用的时候晾晒一下就可以。这也是防止囤的太多了,会着火,所以,露天囤的都是靠院角的,离屋子还有点距离。

    乡下人家过冬也是从秋天开始有事没事就开始打柴囤过冬用的柴火了,家里有牲口的还得囤点牲口冬天吃的草料,要不然青黄不接的时候,牲口真能饿着。就是这样若还是不够的话,就得添点豆饼豆渣来喂了。

    冬天是考验治理能力的时刻,不仅城里县太爷们要看看穷人困户家里的取暖状况,村里也是,里正与村里人也是要支援一下一些行动能力不足的老人的,若有暖柴不够的,也会叫村里送一点。

    这样的冷天,若不注意,是真的会冻死人。这南方虽没后世那种北方动辙零下几十度的夸张。但这个时代,处于小冰河期,南方也很冷,比现代的南方冷得多了!

    冬天显得格外的漫长。

    若非处于小冰河时期,以关中平原的优渥肥土的条件又怎么可能会缺粮?!哪怕人口大增,关中平原的气候和土地收下来的粮食也足以养活关中的人口。

    但气候不具备了,是真没办法!有些在政治上无望的大家大族一见此,有好些从前朝开始就南迁了,举族迁到比较温暖的南方,日子可见的好起来。

    不过因为关中,北方是政治中心,是京师所在,所以从来不乏往关中涌去的人。尤其是举子。每年涌上京师去备考的举子就有十万人之众,还有行商之人呢?!所以关中才会缺粮,只能籴粮。

    这也是为了补关中粮食的不足。

    但若要迁都到南方去?!呵呵,那是不可能的。关中处于小冰河期,气候寒冷是没法子,但若是迁到南方,北方的民族必定南下,黄河以北就拱手让人了……

    所以北方不光粮缺,对于取暖的费用也是缺的了不得。

    不仅要送粮去关中,还要送炭去。

    也难怪朝廷急着发展漕运,因为实在是依赖它。不仅是军事供给调度上依赖,连民生的正常生活也依赖。

    张融融看着这天色,这雪意融融,一切静好。心中很满意这样的生活。人人都说古代好,那也得看到底生在哪个世道,太不太平,也要看生在何等人家,是富是贫,更要看自己的运气是否自由,是否是奴。

    在古代想要活的好的成本低吗?!

    未必见得!

    在现代的确也是盛世,可以养老,除了房价高一些,物价高一些,解决了这两项,生活是很幸福的。

    相反,在古代,光漫长冬天的取暖成本,就远远高于现代。无论是财力上买来的,还是人力上亲自上山砍的。

    一家这么多口人,要烧掉多少柴?!

    这在现代,只是用水电气多少的事儿,但在这儿,要花钱买,还要花人力去买回来,或是砍回来,烧个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