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寡妇生活指南_老寡妇生活指南 第2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老寡妇生活指南 第210节 (第3/3页)

捂着不给看。”

    “能买到这间,也是姑娘的运道。其它人,未必就有这运道喽。”中人笑呵呵的道:“这世上不识货的人多着呢。”

    张云帆听了便笑,他虽没明说,但估计是他应该有些不太明确的消息不能说的。她这心里便有点底了。也不追问,道:“现在签?!还是明天签?!”

    “今天就能签,明天就能过户。”中人见她不还价,便低声道:“价格你都不还,我就知道你是识货的,别的我就不说了,你现在不还价,不亏!能入手就赶紧的入手。过了这村没这店喽!”

    张云帆心一紧,道:“马上签。若是这边上还有要售的,劳烦第一个告诉我。我重谢你。”

    中人听了便笑,竖了拇指道:“一句话的事情!放心。”

    说罢便笑呵呵的签了合同,又马上去主家了。

    这一间的妥托是全权代劳的,所以他有代签的权力。

    等三人回了铺子里,中人到了天擦黑又来了,抹了把汗道:“……我可不蒙你,这一家主顾,可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才出手这宅院,而是要趁着这价格还好,就回乡养老去了。都是良善人家,只是运道这几年很一般,家里也是不愿意从商的。所以趁现在价好就出了,回乡置业去了。”

    张云帆点头,表示理解。无论世道有多好,运河有多发达。这世间有的是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家。

    只要还能过得下去,日子还不难过,有的是不愿意从商从贱业的人。

    坚持着回乡也很正常。

    因为这宅院虽涨价了,但因为府城发展起来了,物价也涨了,如果在府城生活,又不愿意做生意,只做工的话,其实生活成本很高,还不如卖了宅子回乡。过的还更好些。

    “明早就过户。”中人喝了一口茶,道:“明早我再来!”

    张云帆应了一声,他见天不早又走人了。

    王安平和季大牛便安置在铺面里,没走人。

    第二天一早便去了衙门办手续。

    因有熟人,十分快捷。专人专办,过了户,拿了地契。原房主是老两口,拿了银子到手,千恩万谢的走了。脚步轻快。

    张云帆看他们的步伐,也清楚,在这府城生活,只怕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负担重啊。每天吃喝买菜,开门七件事全要钱。水涨船高的,生活成本高了,他们又老了,干不了多少的活,所以回乡是最好的选择。

    对他们来说,这房子能卖上这么好的价格,也是意外之喜了,回了乡去,能置很多业。虽说田不能随便买,但是买上几间大宅子,还是很容易的。镇上的日子可比府城好过多了。毕竟镇上或是小县城多的是乡下的老头老太挑菜进城买的,一两文钱就能买上一天吃的素菜了。在府城却很难。生活成本直线上升,连馒头都涨到一文一个。对老两口来说,是折磨。

    这样的事情,以后只怕不会少发生。多的是这样选择的人家。

    “其实回乡也挺好的,守着基业几年,将来若是有出息的子弟,再培养培养,这日子还是很有指望的。便是没有,这些本钱,在乡里也能富足一大家子人好几代了。”中人笑道:“这样的人,一般也不会出不肖子,很少有折腾的,能守得住的话,只光生活,哪里用得掉很多钱?!”

    “在乡下,除了走亲,应酬,平时吃喝,确实是花不了很多钱,我在村里的时候,家里有自家鸡蛋鸭蛋,还有地里收的谷子豆子,再加上种的蔬菜,如果不吃rou的话,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多少文。”季大牛挠头道:“城里有城里的好处,但乡下也有乡下的好处。不过,婚丧嫁娶却是大头,一般办一次,能把家里积蓄花光。再存钱,乡下人还是兜里没啥钱。主要是生的多,办得多。想要攒钱,还是得出来或是少生。”

    张云帆忍着笑,看来季家村的事姐夫是印象深刻。

    季老娘抠抠巴巴了多少年,攒下这些家业,现在算是涨了好几倍上来了。不过当年攒点家底,也确实是不容易。

    若没这些本钱,想要涨这么多钱财,也是不可能。

    人的流动是止不住的。

    有些人攒了本钱,有了机会,在合适的时候买入,就涨价了。就上来了。

    而有些人,则觉得府城生活成本太高,看屋子价格涨了,赶紧出手回乡,也是一种选择。

    在这时代,这两种都是没啥错的。因为,回乡是保底。无论乱世与盛世,乡下有地可种,那都是一种最基本的保障,永远饿不死了。是一种最基本的底气。现代人可能无法理解。

    但在这个经常有饥荒,或是旱洪灾的时代,百姓永远都是将保底当第一位的,无论乱世盛世都饿不死,就是一种不可得的福气了。

    而进取些,进城谋生,也是一种选择。好一点的经商赚点家底,也就立住了。次一点的打点工,学点手艺,也就有了谋生的根本。

    只要不是乱世,只要勤劳,没有滑落谷底,这日子都不可能太难过的!

    “走吧,回家!”张云帆笑道。

    第338章 底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