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四节 落城 (第2/3页)
只能是把每次战斗缴获的兵器铁甲熔炼,然后制成箭头。想要得到一把品质上佳的钢刀,在北方草原非常困难。说起来,吐谷浑单于之所以力排众议,促成与楚国之间的和亲,就是为了从楚国那边得到工匠和铁器。 只不过,和亲能够得到的好处,最多也就是惠及单于直辖的部落。白羊王甚至根本不可能分到一星半点。正因为如此,他才不顾一切,带兵攻打铁阳城。没想到,直接从楚人手里抢过来的东西,居然还要比和亲礼物分配所得丰厚得多。 白羊王的心情很好。所以,何天养这种废物降将,也就懒得跟他多言少语。总之,这里的一切,都归我了。 …… 对历州的整顿,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没人愿意主动交出手中的权势,即便是昌鹄候崔羊广已经死了,历州官员军将仍然对杨天鸿这个外来户报以强烈的抗拒心理。三天期限到了,除了胡应通和其他十余名下级官员,几乎所有军将高官都对杨天鸿报以漠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交上来的官兵名册,以及户口档案,都是不清不楚,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对此,胡应通也觉得很是无奈。他的想法与其他人不同。虽说当初胡应通是反抗杨天鸿态度最为激烈的人,可是胡应通脑子也很灵活,眼光十足,早早选择了投靠杨天鸿这边。只不过,胡应通再怎么脑子清楚,也只是一个人。正如他自己对杨天鸿所说的那样“公爷,还请理解属下的困难。我,我毕竟不可能与所有历州官员对抗啊!” 许源通是正三品昭勇将军,也是历州军除了昌鹄候崔羊广以下职权最重的将领。 为人谨慎些,总是没有错的。这句话放在许源通身上,再适合不过。 与其他权贵不同,许源通从一开始就把家宅安在历州城外。那是一块与军营邻接的空地,面积很大,周边土地肥沃。在这里,许源通就是天一样的大人物。说起来,这些事情还要源于许家祖上。这块地方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经营,许源通也丝毫没有违逆祖先“以军为家”的家训。现在,这块地方的名字就叫做许家庄。四周道路纵横,还有历州军值守。真正是安全把稳,外人若是想要混进来,根本没有可能。久而久之,许家庄也就成为了四方交汇的热闹集市。外面的喧哗,当然不会影响到内宅许家的清净。甚至历州城内很大一部分商机,也是因为许家庄而产生。 即便是白天,许家庄里也有骑马全副武装的军汉们巡逻。这些人都是忠于许源通的老兵你,拿着全饷不说,额外还有一份分量十足的补贴。他们装备精良,从不与商户客人谈笑,眼睛十分警惕地看着四周,而且极为守规矩。这样的人物,也只有许源通身边的亲兵家丁才能做到。 最近一段时间,老爷很不开心。许家上上下下的仆人们都能看出这一点,只是谁也没有多问,最多也就是私下里说说,都是因为那新来的节度使大人,姓杨的公爵所致。 坐在书房里,许源通正在看着手里的书信。旁边木桌上摆着热茶,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坐在对面。他脸色黝黑,皱纹密布,没有丝毫的富贵气派,也没有战场上厮杀汉的血腥凌厉之气。看上去,就像是个久经风霜的老农。只不过,在许源通这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面前,却没有丝毫的局促紧张,反倒脸上还带有淡淡的微笑。 房间里只有许源通和汉子两个人。外面,有数十名家丁仆从在四周巡逻。任何胆敢接近屋子的人,无论家中奴仆,还是许家同族,都会不由分说统统砍死。 这是老爷的命令。 书信很长,许源通看了很久才慢慢放下。他皱着眉,不断撸着下巴上花白的胡须,显然是在思索着什么。过了很久,他才慢慢地开口说道:“这么说,清远候是下定决心了?” 那汉子笑了笑,道:“启禀许老爷,我家老爷目前还被囚禁在京中,万事都做不得主。信中所说,乃是我家二少爷的意思。” 清远候丁伟有好几个儿子。杨天鸿在楚国京城杀了两个,还有几个留在了同州。那汉子就是清远候排行第二的儿子丁建宗派来的密使。书信很长,其中述说了杨天鸿与丁家的血仇,直接言明想要拉着许源通一起反击。 许源通再次陷入了沉默。 平心而论,这封来自同州的书信,正中许源通的下怀。 之前,杨天鸿召集大小官员在节度使府的那一幕,使许源通在愤怒之余,也感到了迫在眉睫的危机。这位年纪轻轻的毅勇公爵,做事情根本不讲规矩。他根本不管你是谁,家族在当地有着什么样的权势,上来就要求你交出所有。 这怎么可能?不要说是我许源通,放眼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