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 军事演习 (第3/3页)
动的一课,虽然对方是战败者,但如果不从战败者身上汲取长处,下次作战本方也许就是失败者了。 为了加强部队的合成水平,大本营绞尽脑汁,一方面抽调有经验的部队、老兵到各个部队示范,另一面就只有请外来的和尚念经--大量聘请外国教官。由于德国顾问团几乎全程观摩了整个战役,因此战事告一段落后,大量的德国军官涌入了北疆。在作战中失败的俄军以酸溜溜的语气说,国防军得到了德军的大力协助,因此才有这样的表现,有的俄国报纸更是宣传国防军中有大量的德国部队,打败俄军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伪装成中国人的德国人。这些猜测自然是无稽之谈,但也引起了各方的好奇心,国防军发出观摩演习的邀请后,各国都派遣了顾问团前来视察,只有俄国属于例外。 德国顾问在秘密报告中骄傲地宣称:……整个中国北疆国防军经过我们的调教,已逐渐成长为德国版的中国部队,打下了鲜明的德国特色。他们的武器装备和我们是一样的,服装后勤也模仿了我们,作战思想和战术素养更是在我们的直接灌输下发展起来……由于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刻苦和民族感情,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上升很快,虽然还不能与欧洲各陆军强国的部队相比(他们打败的仅仅是俄国二流部队,与俄国一流部队还有差距),但比得上其他国家的军队,我个人估计是超过我们所有殖民地部队的水平,只比日本部队稍微差一点……更要紧的是,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整个部队对德国都颇为倾心和友好,这对于我国的远东战略是大大有利的,参谋人员和高级军官都能认真的听我们讲解,有些甚至专门为此学习德语。经过秦将军的推荐和我的考察,我相中了几个优秀的青年军官准备送回国培养(比如白崇禧、张治中、傅作义等),他们的军队教育总监(指总政治部主任蒋方震)曾经在帝国考察过军事,并在国防军中(指德国国防军)担任中级军官,也极力赞同去德国学习军事。丝毫不夸张地说,由于我们的工作,中国人首选的军事教育地从日本变成了德国…… 演习一开始是举行隆重的荣誉授予仪式,根据秦时竹的请求,袁世凯授予北疆国防军以“祖国之盾”的荣誉称号,陆军部代表专程宣读了表彰宣扬,称赞国防军是国之干城、民国柱石,等国防军总司令秦时竹接过荣誉状后,整个仪式进入高潮。被授予此称号后,国防军将以盾牌形状为国防军的专用识别标志,大本营已设计了一系列以盾牌为主要形状的符号,可以用来标识。比如,国防军的主军徽就变成盾牌中镶嵌一颗五色五星(民国的军队标志),而各兵种系列就以盾牌为衍生标志,盾牌三分之一处有一横线将盾型分割成两块,上面部分为兵种标识,如步兵为两杆步枪交叉,炮兵为火**样,军医为十字图案,下面部分则为部队番号。日后,北疆国防军的军旗图案取代了陆军的20星旗和海军的青天白日旗,成为中国国防军的通用军旗,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演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以营级单位为示范,在锦州郊外一处经过特别处理的模拟地演示巷战能力和连、排级合成作战;第二是以第11师为主要演习部队,展示步、炮、骑的协同作战;第三是大规模陆军集群之间的攻防对抗,以11师、14师和23旅为蓝方,以12师、16师和26旅为红方,双方在锦州附近进行争夺。场面依次由小到大,要求逐次升高。正式演习前还有一个技能考核的垫场,并不列入正式的对抗项目,主要是平时训练的成果展示,包括射击、投弹和越野跑。原本秦时竹还想将突击队的本事展示一下,被陆尚荣以保密为由否决了,只允许他们以大本营特别警卫队的身份参加一些普通的对抗项目。(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