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01章】 巨头回国 (第3/3页)
以便牵制他的力量……孙中山等人的革命党对于秦时竹掌权并不是心服口服的,你的任务就是要煽动这种不满感,必要时直接出面进行劝说。一个大而虚弱的中国,才是真正符合帝国利益的……如果中国陷于内乱,那么帝国必将有所作为。 “我知道先生在担心什么,但我已经这么决定了,我相信秦时竹有能力也有魄力将中国的事情办好。我的当务之急,一是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二是加强对国民党的整顿;我们党在这次革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多了,不加以整顿,恐怕有全盘崩溃的危险……” “以孙君、黄君的威望和影响,再加上我们日本方面提供的支持,我认为您是可以取得大选胜利的……” “我个人的地位并不重要,关键还是国家和人民,至于日本朋友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黄兴接茬道:“我和逸仙虽然有些名气,但我看来,秦时竹的威望也足够担任这一神圣职责了。他是辛亥革命胜利的主要功臣之一,后来又指挥军队反击俄国入侵,并收复了一定的权益,现在讨袁革命的胜利又是他一手缔造的……我们不参加大选,一方面可以减少竞争,营造一个团结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们革命党人光明磊落、一心为国的做派,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显示我们的存在嘛!” “两位的胸襟非常让我钦佩,我倒是真的希望中国如你们两位所描绘的那样迅速发展起来。”头山满压抑住心中的不爽情绪,话里有话地说,“不管怎么样,我们日本始终是革命党人的坚强后盾。” “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祝愿两位一路顺风。” 事实上,日本政府本身的心态也是矛盾的,山本权兵卫上台后,虽然是军人背景的内阁,但在强硬色彩上并不是很浓,作为海军派势力,可以说折衷了宪政政治家和军国主义者的内阁。大正伊始,日本出现了要求民权、缓和的社会动向,山本内阁不能不考虑到民间的这一需求。况且,袁世凯政府被打倒,无论是左翼的民主人士,还是右翼的强硬分子,认为对日本都是有利的,在日本人心中,袁世凯始终是一个具有浓郁反日色彩的中国人,这一点完全和秦时竹或者孙中山不同。 当然,日本方面基于其一贯的侵略立场,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丝机会攫取在华权益的,秦时竹的上台掌权和中国暂时性的动乱都让日本方面认为有机可乘,由于日本本身的国力限制和英日同盟的大气候,日本对于英国主导建立的列强体制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好处。鉴于秦时竹以往曾经有过和日本方面的合作,以及北疆系和日本海军系统之间相对友好的关系,他们对于秦时竹为主导的中国政府也基本持肯定态度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日本就没有自己的想法。 日本陆军出于长期和海军的不和以及对北疆国防军的戒备,一直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原本打算趁着护国战争激战正酣的时候出兵造成既定事实,但护国战争的迅速胜利让他们火中取栗的计划破了产,关东军还没有动员完毕就得知袁世凯死了,陆军的野心也不得不暂时收敛。对他们而言,最称心的局面在于中国陷入混乱和虚弱状态,秦时竹快速入主中央并不是最有利的局面。 看到英国方面和以冯国璋为代表的北洋残余势力的接近,他们也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内部扶持一支秦时竹的反对力量,因此便自然而然地把眼光投射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身上。头山满所代表的黑龙会其实正反映了日本军部,特别是陆军势力对华局势的复杂心态。他们也清楚地知道革命党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中国权力的,但是能够给北京政府制造麻烦,压迫对方在某些问题上的让步非得有这么一支内部力量不可,放眼于中国的政治势力,除了北洋军残余势力就是革命党人还有一些力量了。因此,日本方面虽然为革命党人提供了暗地里的庇护,但从来也不是真正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他们最初的目的是给袁世凯制造麻烦,现在的动机则是给秦时竹制造麻烦。 孙中山、黄兴等人并没有切实认清这一点,黄兴还好,对于日本干涉中国内部事务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孙中山则是那种必要时候不惜日本干涉的狂热分子,他本质上不是汉jian卖国贼,但在行为上有时候会不择手段,这是时代和眼界的悲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