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0章】 国防规划 (第4/4页)
三期以后的设想,经过10年建设,国民素质、国防素质和军人地位都将有很大提高,将从现在之志愿兵役制改成普遍兵役制(或称强制兵役制),等国家有了合格的第一(退伍两年内)、第二(退伍五年内)和紧急预备役(退伍十年内)人口后,将不必再设立后备部队,再拟经过3期(10年)之建设,将我国常备陆军人数稳定在240万左右,同时拥有900万左右的预备役……” 陆尚荣踌躇满志地说:“头10年规划完成后,可基本确保本国的生存,不必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次10年规划完成后,基本具备和世界一流强国较量之实力,可基本确保本国之发展和国际地位,不必有低人一等的危险。也许从目前的形势看来,大家觉得军备太过旺盛、人数也超过需要,但请诸位注意,我们北方的邻居――俄国,地域比我们大了三成,人口还不到我们的四分之一,却有军队200余万,我们东边的邻居――日本,地域不到我们的十分之一,人口只有我们七分之一,却有军队40余万并且还在扩张中……我们国土是世界第二,人口是世界第一,加之和强邻接壤,没有这个数目的军队,是不能保障国家独立和民众自由的。” 陆军的口气和手笔把张謇吓了一大跳,喃喃自语地说:“陆……陆总长,这样的扩军财政如何承受?谁都希望国防强大,御敌于国门之外,但总不能让国家破产吧……” “请季老放心,我们要扩充兵力但不是穷兵黩武,国防部前次的预算已经蒙财政会议批准了,为1.32亿,我们可以额外再做出两个承诺:第一,在国家财政赤字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外,军费一概不增加;第二,等将来国家财政有了盈余,军费增加的速度要慢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大体而言,和平时期军费占财政开支的比例在三期完成后要从目前的46%下降到30%,中期而言,要下降到18%,长期而言,要下降到12%左右。”陆尚荣认真地说,“军费和其他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经济再发达,财政收入再多,没有适格的国防力量,是无法保护自己的财产的。国防力量不济,中国再发达,恐怕也经不起又一次甲午赔款(3亿)或辛丑赔款(11亿)了……” 听着这样的表态,张謇也明白这是国防军让步的底线了,如果一味只压榨国防开支,不要说会激起军人的反弹,就是对国家的长远前途也是不利的,于是便说:“陆总长肺腑之言,本总理十分欣慰,也是乐见其成的,只是倘若政府财政5年内还不能消灭赤字,奈何?” 秦时竹沉着脸:“执政5年还消灭不了赤字,没有别的可说,全部下台向国民谢罪,我这个总统也没脸继续当下去了。” 张謇一愣,明白了秦时竹的心思,这5年成了他的紧箍咒。 “自然,军队不是单纯靠人数就可以成军的,还必须有相应的兵器准备、后勤贮备,打仗是谋略、人员、器械和物资四位一体的事情,缺了任何一条腿,国防力量这张桌子都会不稳。方才谈了兵员扩充,我再谈一谈器械。拟在三期建设中,全国分别建立4个大型军工制造基地,6个中型军工制造基地,4个大基地分别为辽宁辽阳、绥远包头、湖北汉阳和安徽马鞍山,原本第四个大基地考虑上海制造局和南京的,但总装经过讨论,认为上海和南京目前虽然都有相当兵工厂基础(制造局和金陵兵工厂),却在战略位置上多有不便――南京是易攻难守之势且煤铁资源不够丰富,上海太靠近海岸线,在我国海军实力还不够发达之前,很容易被敌摧毁,故迁之马鞍山,保障江南的军火供应。” “陆总长,辽阳和汉阳很好理解,因为分别已经有了两个大型兵工厂,马鞍山呢你方才也解释了,可是为什么还要在绥远新建一个呢?那里据我所知虽然算是塞外重镇,但远远不如他处,如广东等……” “季老不愧商场领袖,一眼就看出来了,先说一个公开消息:目前京绥铁路正在修建,包头很快就会通铁路,交通方面肯定没有问题。”张謇点头,这是他清楚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