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35章】 课程学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35章】 课程学业 (第2/3页)


    “我听闻学生入学时基础良莠不齐,很多人少年时期并未学过外文,骤然直接采用美国教材,于教学顺利否?”

    “总统顾虑之情况确实存在,但本校学生外国语言一般在预科阶段基本已过关,凡是就读本校预科的学生,对于外语或多或少有一定基础,经过3年预科,无论原先水平如何,基本都能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王邵廉笑眯眯地说,“关于外语学习,本校有几则趣闻,不知总统、副总理愿意听否?”

    “愿闻其详!”

    “每新生入学,校方必要求其发愤将英文学好,有学生回去后商议,今后凡同学间论谈,皆只准说英文,否则漏出一句中文需罚铜钱一枚,各斋舍置一大陶罐,专门储存此铜钱,月底就以此罐当中之钱结伴打牙祭,学生相互约定、彼此监督。头三四个月,陶罐铜钱数不胜数,若是举起来摇动‘哗啦哗啦’响,但半年过去,罐中之钱急剧下降,到八、九个月光景时,罐中之钱已经屈指可数,不要说同学打牙祭,就是人手一串冰糖葫芦都有困难……”

    “妙,妙,此方法不错。”秦、葛两人大笑。

    “逸事第二桩,方才陶罐储钱之法,对于学生是一个硬性约束,但即便没有约束,学生之英文也能脱口而出。有数学生,平素学习认真,不免疲倦,心中若有所思,夜间偶有几句梦话,有同斋舍同学听得,仔细一辨认,‘唧唧咕咕’全是英文……又有一回,斋舍中有老鼠窜出,眼尖之人观之,皆曰打,但无论招呼也好、应声也罢,全是英文。”

    “哈哈哈,这说明学生已经将英文学入精髓。”

    “逸事第三则,学生在食堂就餐之时,言谈中都是英文,食堂大师傅原是津门土著,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但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再加上借上菜时机讨教几句,居然也能说得洋文,有新来之外国教习慕名中国菜之鲜美,跑到食堂想画图对大师傅说明他欲食何菜,谁料貌不惊人的大师傅张口就是一串英文,将其平生最擅长之菜肴娓娓道来。该教习自恃才高,对我中华之人原本有些轻视,经过此节后,谦逊异常,常对其本国友人说‘此校学生必有大才干,不论其他,就是校内仆役都能cao流利英文,令人惊骇。’

    “好好好。”秦时竹、葛洪义两人连声称妙,这才是真正地将英文学好了,这等方法比之英语四级、六级、雅思、托福等更为有效――一句话,后世的教育体制,英语从小学学到大学,洋洋洒洒十数年,不如他们这认认真真学三年。

    “因本校学生学业精纯、外语娴熟,凡被推荐出国留学,无一遭绝,且每入校必是名校,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深受对方欢迎,个别突出的学生还有三、两学校争相发通知书邀请入学,甚至愿意提供优厚之奖学金吸引敝校学生前往……”这番言论对秦、葛两人又是不小的冲击,后世中国大学,哪个有如此待遇?学生为了出国可谓是削尖了脑袋挤破了头,如愿以偿的还是不多,想想前辈如此潇洒,岂非令后人蒙羞?

    参观差不多时,王邵廉心里寻思,看总统这模样,似乎对学校教育情况很满意(其实是非常满意),只是某些具体小节限于财力、物力无法办到而略有微词,正在想是不是要开口请求些财政支持,秦时竹就如看透了他心思似的,笑吟吟地问道:“少泉兄,实不相瞒,这次来主要是严先生向我反映了一些情况,也谈到了北洋经费紧张,只是我没有想明白,作为官办学堂,经费怎么会不充足呢?”

    “本校创办时期,按照盛宣怀在《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察》中提出‘大约头等学堂每年需经费银三万九千余两,二等学堂每年需经典银一万三千余两,共需银五万二千两左右。’本校年获此数拨款。至于学校创办之初,所需购买仪器设备、书籍等项,及聘请教习川资,创办应用之款,不在常年经费之内,经奏准动用光绪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四月米捐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