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56章】 秘密任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56章】 秘密任务 (第2/3页)

织厂、造船厂、兵工厂,光是德国最新的机床产品就订购了1000多万……”考察团在完成法兰克福剪彩仪式后,与众多德国企业进行了贸易谈判,陆陆续续有大宗交易的消息传出,以沈麒昌为董事长的辽阳控股一马当先,订购了超过1.6亿马克的设备和物资(全部采用工业贷款抵押),在他的带动下,随同前往考察的其他大亨也纷纷下手,整个交易金额突破3亿马克,在德国掀起了东方淘金热。英国人、法国人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与自己无关,其嫉妒的心态就别提了。前两天北京的《泰晤士报》还抱有酸溜溜的口气写道:“……中国人似乎希望从德国进口成套系列的工业设备以便加速自己的工业化……但从来没有哪个工业强国是靠大规模输入外国设备而建立起来的。”

    “这我知道,前两天不是还有报纸在报道么?据说已经有设备陆陆续续回国了,天津港、秦皇岛港、营口港、上海港等几个通商口岸是安排得满满撑撑……近两个月的远洋货轮也已经提前预定了。”

    “奥秘就在这里。”周作民笑了,“我仔细分析过报界公开透露的消息,发现考察团所订购的设备全部都是现货,甚至……昨天刚签订完合同,今天就开始陆续起运……说明他们在抢时间!”

    “有点意思,继续说!”

    “当然,您也可能说设备可能早就谈判好了,只等这一次签字后运输,但这么多的设备都立即起运,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总统认为欧洲局势已经很紧张了,需要快马加鞭。沈先生的行为后面不正是总统的心思反映么……一旦战争爆发,甭管合同是否签字,肯定不能顺利运回国内。”

    “有道理,还有呢?”

    “由于最近三大行尤其是人民银行向财政部兑换了不少外汇,我一直都在观察,统计资料表明,这些外汇流到了伦敦市场,而且数额非常巨大。您是知道的,商业银行是不能从事投机业务的,而款子流到伦敦市场不做投机业务又是什么呢?鉴于北方实业特别是辽阳控股与人民银行的特殊共生关系,卑职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辽阳控股和沈先生最近贷了不少款子去做投机生意!这样,既符合资金的流向,又不会违反法律。而据我所知,沈老先生自发迹以来,几乎没有做过投机买卖,所以我格外好奇,虽然我不明白他在投机些什么,但每天都有款子源源不断地汇到伦敦市场且不见流回来,难道不是在搞投机?”财政部负有监视商业银行外汇流向的职责,自然对此一清二楚,基于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前景预计,沈麒昌等人趁着出国考察的机会,通过秘密海外离岸公司涉足了伦敦的期货市场,对于钢铁、铜、粮食、棉花等重要期货都进行了大手笔的买入,前前后后已经投下去近1.5亿资金,这个数目(1500万英镑)对于伦敦市场虽然很不起眼,但在国内金融界却是分量十足的巨款。

    “有什么证据?”

    “从明面上看,人民银行贷款的那个投机公司我们不熟悉,但上面的担保人却是辽阳控股,不然人民银行胆子再大,也绝不会贷钱给一个公司做投机生意。

    “你的意思是,总统对于战争是有八成把握,不然绝不会让其老岳父下手……”梁士怡绞尽脑汁,也只能凑出这个结论来。

    “恐怕就是这样。”

    “既然总统敢以自己的身家押上,我也不怕担责任,换成金银就换成金银。只是,作民你怎么就判断出来呢?”

    “第一,我一直对沈老先生的发家很好奇,这10多年来,他从新民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地主发展成为远东巨富,没有过人的胆识和远见不行,这是我最为佩服的,故而一直在揣摩;第二,总统的招数,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事后看来,他每次都能料敌于先,犹如高明的棋手,每次都比你多看这么几步,袁世凯叱诧风云这么多年,就是倒在这多几步之下,有了以往的经验,我心中有些底数;第三,总统的任务,看上去有点怪,似乎风险很大,但仔细分析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