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59章】 快马加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59章】 快马加鞭 (第2/3页)

如大豆、钨、锑、桐油、猪鬃等物资偿付,远东航运在运力倍增、业务扩张的背后也间接地为德国囤积大批战争物资,而这一切除了那先知先觉的几人外,谁都无法看出其中的用意。

    对于各主要舆论而言,是美国而不是德国获得了中国的军舰订购单是一件非常让人困惑的事情,更奇怪的是,德国方面也没有提出类似的抗议或者平衡。这一切说穿了也不奇怪,德国船厂当时正忙于本国的无畏舰建造,连正常的驱逐舰更新都没有空余的船台,根本没有余力来承接中国的订单。更何况,中国也给德国吃了空心汤圆,意思美国的友谊很要紧,德国的友谊也是重要的,下次再购大型军舰一定找德国贷款,目前暂时就先这样。由于德国事实上承担着中国几艘最新驱逐舰和潜艇的援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满。海军部长提尔皮茨将军就说:“不用担心,我了解那个总统,他将来肯定会找我们来订购军舰的……美国人承担了6500万,我们将会获得1个亿!”

    “英国人和冯国璋之间谈些什么呢?”秦时竹看完一摞材料和报告,习惯性地陷入了沉思。

    由于涉及机密,国安局虽然知道两家有勾结,但勾结什么,怎么勾结,有何用意并不清楚――英国方面都是单独找冯国璋会谈的,而且非常注意保密。

    自然,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根据报告,冯国璋最近以来对中央非常不满,言谈间时常有所流露,主要可概括为三点:第一,装备方面。中央提供给云南方面的军火是冯国璋颇为羡慕的,但不论他怎么要求,秦时竹并不同意给南方军队下拨军火,因为冯国璋始终没有就军官轮训、抽调和换岗有明确意见,而这个要求在冯国璋看来,几乎是中央要控制其军队的前奏,是他万万不能答应的――两家僵持不下,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但暗地里波涛汹涌。第二,清廷方面。冯国璋虽然剪掉了辫子,公开表态拥护共和,但对清廷始终有一种眷恋之心,上次迫不得已出卖铁良和张勋本来只是试图自保,没想到秦时竹竟然顺藤摸瓜牵涉到了清廷最高层,而且还把清室赶出了紫禁城,这让冯国璋觉得有愧在心,他也曾试图上书让秦时竹手下留情,被对方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据传还说始作俑者就是他冯国璋。羞愧之心加上被驳回的恼怒,让冯国璋格外愤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权力方面。冯国璋虽然贵为长江巡阅使,但在那几块地盘上指挥不动:安徽是倪嗣冲说了算,再加个柏文蔚顶牛;江苏是张謇和程德全的根据地,人民党的南方局所在,地方政务也容不得他插手,程德全还好,前清时节有交情,大家面子上马马虎虎过得去,但据传程德全很快就要进京担任内阁总长,江苏完成行政改革后将以韩国钧为省长,和他冯国璋没什么交情;浙江是朱瑞的根据地,算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本来就和他这个北洋旧派搞不到一块,相互间只是敷衍罢了;江西李纯还好,但有二杆子李烈钧在那里,谁都占不到便宜。名义上这个长江巡阅使和秦时竹曾经的官职北疆巡阅使一般大,但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冯国璋连秦时竹一半的威力都赶不上。

    按照前清地方大员挟洋自重的本性,冯国璋也寻找外国势力撑腰的,正好和英国佬一拍即合,不幸的是,冯国璋这个直系老祖宗的算盘一直被通晓历史的秦时竹掌握得一清二楚,哪怕没有情报人员的勘察,用脚趾头也能猜到,动用国安力量无非是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一下。

    任何人如果要有所行动,自然不可能没有蛛丝马迹暴露出来,冯国璋拒绝军官轮换和抽调已暴露了一部分,他寻求英国的军火支持也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但冯国璋作为旧北洋的总代表,眼下还不到动他的时候,最要紧的唯倪嗣冲一人而已。

    葛洪义在报告中声明,首先对付倪嗣冲有三个优点:第一,倪嗣冲劣迹比较明显。冯国璋毕竟是出国留学,喝过洋墨水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