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9章】 气象更新 (第3/4页)
近万名体育教师,很显然,具有强健体魄、较强运动能力且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退役军人是担任这一职务非常适合的人选,毕竟体育教育在中国开展还很不普及,每年毕业的学生还不到100人,何况各种类型的教育还在不断发展中,体育教师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就最高领导层而言,广泛吸纳军队退役士兵担任公职还另有一丝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退役军人接受了严格的军队教育,组织性、纪律性、服从性都比较强,容易贯彻执行中央指令,在清末民初各省各自为政、地方一盘散沙的局面下具有非同一般的效果,起码地方官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增加了难度,而官员私自任用亲属担任下层职务的通道也被牢牢堵住――任何低级职位一律军人优先。虽然有舆论以酸溜溜的语气说这是走军国化的道路,但更多有识之士认为,退役军人既有担任这些职位的文化素质,又见识过了大场面,应该说是非常适宜的,而回原籍工作的安排也能有效避免人生地不熟情况的发生。 榜样的力量时无穷的,正是看到了军队可以成为继读书之后第二条跳出农门的晋升之道,民众才纷纷将自己的子弟送去参军,由于国防军一直都在铁路施工队伍中招募,面向普通民众的名额非常少,很多人则先报名加入施工队伍,等干满6个月后再期望能够入伍――这一关看似简单,其实也很不容易,施工队伍中有不少军方代表,对于工人工作表现的好坏往往是一清二楚,工作吊儿郎当的人是不可能混进国防军的。 扭转一种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思想,单靠几年的努力或许是不够的,但秦时竹等人欣慰地看到,随着军人社会地位、军队待遇与后续保障的提高,社会和民众舆论逐渐认为,投身军旅正日益成为具有光明前途的选择。 与国防军从铁路施工队伍中招募兵员相映成趣的是各大国营企业的工人招募手法,当时国营生产企业系统分布领域其实并不广,除了铸币、造币厂就是各军工企业,原先洋务派硕果仅存的几个大型国有企业已通过股权转让而转变为民营企业。如同后世国有企业改革效果一样,转制完成后,原先亏损累累或者奄奄一息的企业立刻就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以汉阳铁厂为例,这个张之洞一手创办的钢铁联合企业迅速从原先亏损几十万的境地中恢复过来,不仅生产能力从原先年产4万余吨钢铁快速增长到近15万吨,税后还能实现盈利几十万,汉阳铁厂的股票在上海交易所中的价格也扶摇直上。究其原因,无非是裁减了企业原本不应该存在的官僚习气和衙门作风,那种人浮于事、胡乱指挥的情形得到了彻底纠正。汉阳铁厂原本的基础和生产技术以当时的目光看并不落后,稍加点拨自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汉冶萍钢铁联合集团成为继弓长岭地区的北方钢铁集团(年产量45万吨)、唐山附近的渤海钢铁集团(年产量20万吨)之后中国的第三大钢铁生产基地。在企业转制、股权优化的过程当中,沈麒昌为董事长的辽阳控股集团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以上述三大钢铁基地为例,辽阳控股集团占据的股份分别是90%(其余10%由生产经营骨干持股)、85%(周学熙拥有5%的股份)和70%(其余30%主要为公开流通股),辽阳控股占据了绝对控股地位,是中国一等一的托拉斯,而在绥远包头附近新建的河套钢铁集团(按照设计规模,近期产量50万吨,远期产量200万吨)则将继续加强这种力量。 当然,反向改制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原先北方实业集团在秦时竹投身革命前所秘密发展的军火制造企业就全部通过改制转变为绝对国有。虽然国外(比如美国)军火生产也不乏私营企业,但中国国情特殊,军火生产事关国防不得不由国家大力控制,否则在地方割据还没有彻底消除的情形下就允许私营企业的存在只能助长割据之风。由于国防整编法案的陆续推进,更由于预期中一战所带来的旺盛的军火需求,各大军火生产基地也面临着迅速扩充的需求,机器可以通过购买、仿制得到,但熟练的技术工人却不是那么好找的,更由于国防企业的特殊情况,对于人员的安全背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以往实际中,已发生了数起间谍案件,虽然没造成重大损失但足以给企业敲响警钟,来历不明的人员绝对不不可以使用。既要加强生产力量,又要降低安全风险就成为国防企业用人的追求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只剩下了一条道路――所需人员全部从北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