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90章】 全面战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0章】 全面战争 (第2/3页)

中立政策,同时声明:1、中国政府对欧洲各国在华侨民和所属机构予以一视同仁的保护;2、各国不得利用中国租借的领土用于军事目的,更不得攻击他国;3、参战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攻击中国领土。声明是发出去了,可帝国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把中国的立场、声明、宣言等放在眼里,这一次究竟有多大的效力,陆征祥也是忧心忡忡,在原本的平衡和制约因为大战被打破后,他最为担心的就是有些国家借机生事。在私底下,德国对中国的政策表示了感谢,并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赔偿德国用于开发青岛的建设资金和另外提供一个优良港口,德国方面愿意和中国政府商量归还青岛的事宜。虽然知道这是德国人的缓兵之计,但终归有一线收回的希望,陆征祥倒是天天和德国方面密谈——这要是能做出成绩来,也不枉吃了这么多年的外交饭。

    出于外交人员的敏感和政治洞察力,陆征祥在领受任务时也向秦时竹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日本一贯对胶东地区虎视眈眈,现在德国既陷身于欧洲,恐怕将有出人意料之事发生。”

    但秦时竹的答复却让他有些奇怪:“先抓紧和德国人谈,日本方面我另有办法。”虽然看不出是什么办法,但纵观这些年来秦时竹纵横捭阖的水平,陆征祥相信总统不是在打马虎眼,说不定又有什么妙招!

    事实也确实如此,日本这个不安分的邻居虽然一直以来都标榜“中日亲善”,但凡有头脑的都是将这句话反着过来理解的。况且,日本也正在策划对华新阴谋,标的却是不谋而同——青岛。在英国对德宣战的消息确实之后,日本高层吵成一团,为参加哪一集团而起了争执。以山本首相为主导的海军势力在外交倾向追随英国,认为应该迅速表明态度,以便将来捞取最大权益;陆军方面则代表了长州派阀的利益,不仅在争夺政府主导权上和山本等人有分歧,在是否对德宣战的问题上更是持有激烈的否定意见。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以德国为仿效对象,无论宪法、陆军、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力求模仿德国,因此这部分势力对德国的军事实力很有信心,认为应该先观望一段时间,待到时局更趋于明朗的时候再宣布日本的态度。

    如果不带偏见地说,在日本的决策层中,海军总是相对陆军要更有远见、更有大局观一些,海军抓住了陆军急于扩张势力、急于赢得更多胜利以显示实力的心里,以批准陆军在5年内增加2个常备师团为代价,换取了陆军对于参加协约国集团的支持。当然,海军和陆军的矛盾总是相对的,他们在对外侵略扩张、掠夺更多土地和资源上有着更大的一致,海军盯上了德属太平洋群岛和青岛这个优良海港,而陆军则看上了胶东半岛和胶济铁路,同时不放弃在有利时机下对于山东全境的控制。套用参谋本部的个别激进分子话语,控制了山东半岛和关东州地区后,日本如同一把钳子能将北京钳制住,一旦中国政局出现大的动荡和变局,日本将大有可为,实现大陆政策的计划也绝非空中楼阁。当然,两派势力还在其余地方保持了一致——对中国政府的警告和严正声明置若罔闻,似乎和没听见一般。

    虽然对德战略并未公开化,但日本这架疯狂的战车已开始启动起来。

    虽然得到德军进攻比利时、围攻列日要塞的消息,但法军出于一贯的盲目,并没有看作是德军的攻击重点。时任法军总司令的霞飞踌躇满志地按照早先拟就对德作战的第17号计划,准备沿德法两国240公里边界进军。霞飞的盲目自信更是加剧了这种空想——它置德国在列日城下的动作不顾,反而命令部队迅速朝阿尔萨斯和洛林进发,准备渡过莱茵河,与俄军会师柏林。

    德军依照既定计划继续猛攻列日要塞。德国之所以能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不是天**漫、花头花脑的法国人所能比拟的。

    自从参谋本部搬迁至科不伦次后,小毛奇将作战筹划及一应军务都皆委托副职冯?施泰因将军全权处理,自己则静候比利时方面的消息,以便更好地思考下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