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5章】 联合声明 (第2/3页)
我们的国民就要问,我国收回一处租借地然后将来再租借一处新地方,这样的意义究竟何在?” “这个……总统阁下,我们对于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之所以要提出租借无非是想获得一个较为可靠的支撑点,您也知道,德国在华有大量的投资和借款,我们将这种租借看作是彼此交往最好的窗口。” “恕我坦率地告诉您,中国人民通常将这种租借视为屈辱,我很难让他们相信这是彼此友好的象征。” 特使耸耸肩,双手一摊,“这我就无能为力了。总统阁下,如果放弃我们在远东的重要立足点,我相信德皇陛下会暴跳如雷的……” 事实从心里来说,秦时竹并不认为这个条件有什么不妥,反正一旦德国战败,现在即便答应得天花乱坠到时候都可以翻脸不认,任何条件现在承诺都是无可无不可。只是这种消息一旦传出去,对于民众的士气、人心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中央政府好不容易挣来的印象分将会因为对德软弱而大大缩水,民众是盲信而且热烈的,不宜给他们泼冷水。而且国内特别是南方舆论由于久在英美媒体的舆论导向之中,都显得更为亲近英美一些,他们已在呼吁政府对德宣战,收回青岛。如果在青岛问题上没有一个体面的收场,难保南方继续将舆论火力对准中央。 1914年8月,民国外交阵线主要是两个阵地,其一是中英关系,其二是中德关系;这两个阵地的情况是互相推进、共同前进的。 中英两国政府有关即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外交动作对于远东政局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德国特使在得知可靠消息后,第一时间给柏林发去电报,在收到明确的指示后紧急求见外交总长陆征祥,决意在青岛问题上让步。 “我刚刚收到本国电报,我方愿意加速推进青岛问题的解决,不再要求中国政府在战后继续提供一处与之相当的租借地,但希望能够拥有实质上的便利……” “我得到的许可是,我们可以保证德国的任何正当利益,甚至我们还打算做出更多的让步,前提是贵国能够做出同样的让步。”陆征祥乐了,形势急转直下啊! “我愿意聆听总长阁下的高见。” “秦总统亲自指示,德国作为我国的友好国家,对中国国防和工业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德国交还青岛租借地后,中国政府愿意单方面向德国开放本国尚未租借的港口,比如秦皇岛,比如舟山岛拟兴建的新港口。” “包括我国军舰么?” “包括……我们可以为贵国提供一切服务,除了没有租借的名义,贵国可以像使用自家的港口一样使用。” “需要我国做出什么样的让步?”事已至此,德国特使也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再用外交辞令绕口了。 “两个方面:第一,山东境内所有德国的产业权利由我国购买,其数值经双方约定后确认并由贵国以贷款形式提供;第二,全面取消《辛丑条约》中剩余的赔款,将其纳入中德友好基金并由我国全权管理,贵国需同时答应放弃领事裁判权……” 特使脑子转得飞快,这两个条件应该说并不苛刻,他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本人原则上同意这些条件,但需要经柏林方面确认后才能完全应允。” 在中英有关西藏问题和存款问题联合声明发表完毕后第三天,中德第二次联合声明发布。德国方面表示:愿意尽快向中国交还青岛租借地,德国在山东的相应财产权利由中国以德国贷款赎买;德国同意将《辛丑条约》中剩余的德国赔款部分(前次已经转移了一半)全部纳入中德友好基金协会管理;德方支持中国废除有关领事裁判权的要求。中国方面表示,为感谢德国在山东问题上的厚意,中国愿意向德国开放有关非通商口岸港口;中国拟以中德友好基金的名义聘请一系列德国顾问来华参与建设,包括5名政府特别顾问,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