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章】 朝鲜战局 (第2/3页)
(广岛),第21(滨田),第41(福山),第42(山口)4个步兵联队,第5骑兵联队、第5重炮兵联队、第5工兵联队和第5辎重联队,分布在北起长春,南到大连的漫长战线上,主要担负南满铁路和关东州(旅大地区) 的守卫任务,师团长大谷喜久藏中将则率司令部和部队主力驻扎于关东州,接到国内秘密动员的电报后,第二天就开始收缩集结。 对国防军而言,关东军是老朋友了,彼此都知根知底,再加上国安局关东州特派组的强有力渗透,任何有关第五师团的异动都无法逃脱国防军的视线。在第五师团集结令下达的第二天,吴俊升的13师开始向吉林运动,齐恩远的14师则立即截断了南满铁路北段的运输。驻扎在长春附近的第五师团羽田大队立即被孤立起来,彻底与师团部失去了联系,只能在南满铁路保留地里高度紧张地构筑工事,抵御随时可能爆发的冲击。 由第二师团(仙台师团)组成的朝鲜军主要担负对朝鲜的占领和治安维持任务,下辖第4(仙台),第16(新发田),第29(会津若松),第30(高田)4个步兵联队,第2骑兵联队,第2重炮兵联队,第1山炮兵联队,第2工兵联队和第2辎重联队等兵力,分布比关东军还要分散,几乎散布于朝鲜各道、州。师团长仁田原重行中将收到大本营有关作战命令的绝密电报后气得破口大骂大本营饭桶——因为第二师团刚刚遵照大本营的命令开到朝鲜换防,正陆续散开,向占领军的角色转变,要想收拢起来恢复野战军编制,没有10天半月根本是办不到的。但抱怨归抱怨,第二师团对大本营的命令只能照办,灰溜溜地将地方治安权移交给朝鲜本国部队和日本警察队伍。复国军开始武装反抗的时候,正好是第二师团快速收拢的时候,一旦撤走了头顶的高压线,各地的抗日武装马上便活跃起来。朝鲜本国的治安部队也好、日本警察部队也罢,对于朝鲜局势的控制力度远远不及占领军,端的是漏洞百出。 日军增援师团的兵力情报很快就被大本营掌握了。拟登陆朝鲜的两个师团一个是第一师团(东京师团),另一个则是第六师团(熊本师团)。前者一贯驻扎在东京,下辖第1(东京),第3(东京),第49(甲府),第57(佐仓)4个步兵联队和第1骑兵联队,第1野炮兵联队,第1攻城炮兵联队,第1工兵联队,第1辎重联队,从数个第1就可以看出这个师团的特点——老牌。 第六师团作为日军陆军师团的头等主力,在甲午和日俄战争中都充当先锋,战斗力十分突出。下辖第13(熊本),第23(都城),第45(鹿儿岛),第47(大分)4个步兵联队和第6骑兵联队、第6野炮兵联队、第6工兵联队、第6辎重联队。在确定增援师团时,日本军部有过一场小小的争论。原因是第6师团刚刚从朝鲜换防回来,按照规定是应该享受休假而由陆军第4师团(大阪师团)前往作战的。但在确定最终方案时,陆相冈市之助毫不犹豫地就圈掉了第4师团的名字而代之以熊本师团。 在私底下,陆相大人这么向亲信解释他的苦衷:“第4师团几乎是由大阪兵组成,战斗力低下,官兵思想涣散,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怎么投入战斗?这场虽然不是国运相赌的决战,但按照第4师团的表现,很难让人放心……” 原来,第4师团的兵员来自日本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大阪地区,这些小商贩出身的士兵最为精于计算,稍微遇到一丝困难就会打退堂鼓或磨洋工,明哲保身的功夫全日本一流,全然不像其他落后、农村地区兵员构成的师团来得勇猛和顽强,这在日俄战争中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日军大本营在吃过一次苦头后已经对第4师团的战斗力发生根本性怀疑,冈市之助的苦衷自然是有人理会。 “滴嗒嗒……”时断时续的无线电信号将半岛上的鬼子动向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