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 伟大国魂 (第2/3页)
镇冰挥斥不去的心里负担。 海军虽然相比敌人弱小,但这并不等于就可以束手待毙,对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华时海军不敢有丝毫动作,任由列强解除武装的往事,萨镇冰是极为痛心疾首的。在他眼里,敢于战斗,是军人最可宝贵的品质,哪怕是死,也要挺着胸膛去死! 于是,如何打破封锁便成为海军的当务之急,作为战区五大佬之一的萨镇冰,专门在海军基地坐镇,为的就是破除日军的封锁——打不赢也不要紧,关键要给日军制造麻烦,否则陆上的压力如此之大,海军无法分担分毫,还要仰仗陆军保护,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连119旅这样的三线部队都能在敌关东军主力部队面前抵挡72小时,为战役展开奠定良好基础,海军如何能袖手旁观呢? 海军内部为打破封锁召开了好几次会议,但一直没有获得有效办法,众人都是一筹莫展。 论舰队主力,中国海军最大的舰艇不过就是“四海”巡洋舰,不但逊色于同吨位的日军巡洋舰,在战列舰面前更是不值得一提。 论雷击舰队,虽然前次陈策率领鱼雷艇支队捞了一把,可已从中汲取教训的日本人也学乖了,没有把主力舰摆在一线,反而派出了大批驱逐舰作为前哨舰,一旦发现鱼雷艇出港,立即进行猛烈的攻击,驱逐舰火炮的威力虽然不大,射程也近,但射速高,威力对付鱼雷艇也是正好,尝试了两三次,雷击支队都是无功而返,急得陈策等人直冒火。 凌霄等也尝试了用“春”、“夏”等最新锐驱逐舰打破封锁,可是,虽然两舰速度快,火力和防护也强于雷击舰队,但架不住日军前哨舰的数量多,取得了一两个战果后便陷入了重围,所幸燃油锅炉发挥了极大的优势,34节的高速机动能力让日军望洋兴叹,但经过两次尝试,萨镇冰决定不再冒险派遣两舰出港迎敌。 还有人提到了秦皇岛造船厂新近建成的潜艇,可萨镇冰经过慎重考虑,拒绝了出港作战的请求。一来,陈若愚等留德学习潜艇的学员仍然在德国求学,海军基地内懂得潜艇之法的只有去年才刚刚接受课程的新学员,即便有几个德国海军教官愿意一起出洋作战,但整体上无论cao作水平和对潜艇的掌控能力都嫌稚嫩;二来,新造潜艇是刚刚建成,还没有经历过正式海试,只在船坞内进行了各种检查,效果究竟如何,可靠不可靠尚不可知,损失一艘潜艇只是小事,如果把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潜艇苗子埋葬在里面,这个责任萨镇冰无论如何是背负不起的;三来,潜艇只有一艘,威力终究有限,渤海湾又属于浅底海域,不利于潜艇隐蔽,并没有多大的把握,既然于事无补,还不如不要勉强出港。 众人思来想去,最后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空中力量之上。因为飞艇队空袭仁川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再加上飞艇在历次战事中的突出表现,俨然成了最后的希望所在。可是,刘翼等人经过反复研讨,认为飞艇出海作战的可能也微乎其微。问题其实都是众人周知的,飞艇对付固定目标尚可,对付移动目标的能力则着实勉为其难,再加上冬季洋面风大,飞艇控制风向漂移异常吃力,在内港的试验也验证了这一点,5艘中飞天轮流围攻一条下锚的靶船,投弹21枚,无一命中,连近失弹都只有3枚,要想对付有任意机动力的舰艇,真是太过困难。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日军各师团主力一天天向东北抵近,偏生海军想不出任何办法,更愁人的是,日海军有关东州旅大基地依托,无论是补给还是维护都极为方便,两天就可以完成执勤巡逻替换,能够始终保持对秦皇岛-葫芦岛一线的强大压力,连想用疲兵之法都没有办法。 这可真是没招了。 萨镇冰愁得连头上的白头发都多了好几根,怎么办?怎么办? “总座,您找我?”正在苦思冥想之际,沈鸿烈敲门进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