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3章】国策建设(4) (第2/3页)
合,没有政策推动,没有从国策建设的高度来加以扶持,也是无法维系的,毕竟,上下游的合作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市场、交通、信息乃至于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都会阻挠合作的建立,特别是中国人还不习惯契约社会,没有政策引导和扶持,根本就是举步维艰。北方实业之所以能够在全国顺理成章地推进,固然是因为家大业大,但背后的政治势力也是关键原因。各地方实力派、士绅、经济巨头、实业大亨当然明白秦时竹等人在这个中间的政治保证,凡是有项目,自然全力撮合,经营环境也是宽松无比,光是勒索或者其他超经济强制就不太会存在——除非他活得不耐烦了。 是故,用国策来推动整合,实现产业协同,化企业自发行为为国家自觉行为便成为秦时竹等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势在必行的策略——毕竟,不可能靠一个北方实业打天下,更不可能永远依靠政治背景作为推动正常商业运作和经济交流的渠道。那样只会造成财阀政治和官僚资本的后遗症,这可是比各自为政还要麻烦。 在对待北方实业这件事上,内阁其他成员看到了北方实业一家独大的弊端,秦时竹等人看到了北方实业之外后继乏人的弊端,这两个弊端表面上是冲突的,但其实说穿了是一回事——正因为没有别的类似,才造就了北方实业的不同寻常。 话题被短暂岔开后,又回到水利建设的正道上来。 秦时竹道:“有关全国水利,还要请农林部做一个统筹规划,我有个不成熟的点子,主要分3个方面:第一,重点解决水患严重,容易造成重大灾情的水利工程,比如淮河、比如长江,这里的水利,主要是救人、减灾,对于堤坝要加固、加宽,对于水道堵塞、淤积的,要予以疏通,这些重点工程,可以与航运、发电通盘放在一起考虑,避免顾此失彼;第二,重点解决水源问题,在河套、山西、河南等容易遭受旱灾的地方,重点是解决水源,出路在于兴修水库,要求每个县修建一个水库,发挥调节作用,洪水来了蓄水,旱情来了放水,我不奢望靠一二水库能解决问题,但至少能够缓和;第三,农村基本水利兴修,主要是水渠、水道的修缮,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投入,困难在于范围广,涉及面复杂,cao作困难,要求地方官务必相出办法,挑选容易见效的地方进行先行实施,只要让民众尝到甜头,就容易见效。” 秦时竹语重心长地说,“我见过科学院统计的资料,说水利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的高低,丰年,水利完善比不完善的可以增收3成左右,灾年,水利完善比不完善可以减少损失5成以上——诸位,水利可是实打实的国策基础。” 众人均表赞同,只要农村稳定,哪怕生活苦一点,老百姓是不会造反的。历朝以来,那次农民起义不是因为天灾人祸无法生存而铤而走险呢?现在人祸这个方面已经因为共和革命而暂时缓解了,只有天灾需要克服,水利兴修,不见得完全防止天灾,但至少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只是……钱呢?”熊希龄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经过几轮,不仅今年的财政盈余已经全部见底,就是明年财政增收的部分也差不多划拉出去了,水利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秉三兄,我就知道你会和我叫苦。” 熊希龄一摊手:“我也不想天天叫苦,可是不叫苦不行,财政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2分钱花,可家底就这么多,要办的事却不少,按照总统的说法,都是要紧事,我也不敢怠慢……” “秉三,别听总统打官腔,他肯定想好了办法,北方实业捐助多少?”岑春煊资格老,年纪又长几岁,和这批官员大都熟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