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073章】 最长的一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73章】 最长的一仗 (第2/9页)

甲类师一截,实力更是非同小可,素来担当全军的战略预备队。现在在日本方向形势吃紧的前提下,还将两个中央师统一调度过来,真是可见大本营的重视。

    “刘伯承可是卫戍师重战车营的新任营长,代表两师打前站的,这不,你看……”陆尚荣用手一指,蔡锷抬眼望去,后面黑压压地一片,全部都是战车兵,特别是那标志性的装甲部队特别标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蔡锷在四川时间很长,长期以来都把四川当做是自己半个家乡,因此见了刘伯承格外亲热。

    寒暄之后,刘伯承跑到后面开始发号施令。

    “全体都有,立正,向右转,准备卸货……”

    随着帆布逐渐拉开,军列上出现了一辆辆黑黝黝的战车,只见战车兵们训练有素爬上车,轰鸣声不绝于耳,在特殊的运输装置帮助下,战车一辆接着一辆从平板车厢里落到了地面,蔡锷低头一看时间,总共36辆战车,耗时还不过19分钟,果真是非常训练有素。

    “部队准备好了没有?”

    “已经好了,就等着出发的命令,不过……”蔡锷迟疑了一下。

    “好,我们到作战室去。”

    作战室里,中央沙盘上已经根据最新情况作了部署,蔡锷先不汇报,静静地等几位大佬观察敌我形势。

    “在新界一线,我军集结了多少兵力?”

    “3个步兵师,5个步兵旅。不过,其中5个步兵旅用于担负从赤塔到新界的防御任务,真正能集结起来投入进攻的只有3个步兵师,哪怕再加上集团军直属部队,也不到5万人,预备队只有1个旅。”蔡锷笑道,“这点兵力,平时用于维持是足够了,但要发动一场大战役,感觉还有些吃紧,但我也不敢把各地担负守备任务的部队调集起来使用,倘若红军利用骑兵优势截断我们的供给线,将会更加棘手。”

    陆尚荣点点头,“兵力是薄弱了一些,临行前大总统一再交代,除了你在大本营会议上讲的那些,还让我问你有什么具体困难。”

    “其他困难倒是没有,就是兵力薄弱一点,现在两个中央师假如之后,可用机动兵力有9万人,我觉得足够了,再多,新界维持不了,也施展不开。”

    蔡锷说的都是实情,由于战争和地广人稀的影响,从赤塔到新界,所有将士的供应全部要依赖从国内运输,一袋普通的面粉,从北京道新界的运输费用可以翻上好几番,更不用说还有急需的弹药。维持这样规模的兵力,已经达到了铁路的极限,若不是近3年来因为相对平安无事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光是两个中央师的到来就足够鸡飞狗跳一番。别的不说,中央师那5万人可是赫赫有名的油老虎,每天对汽油的需求量都是一个令人望洋兴叹的数字。蔡锷还指望这条线路继续发挥作用呢,哪敢让军列压垮。所以,到了这个份上,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如此重视供应线的畅通,如此不顾兵家大忌而分兵把手,实在是不得不为,不得不做。

    至于鄂木斯克政权崩溃前夕为什么不直接出兵占领,蔡锷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再前往鄂木斯克,意味着战线还要继续再拉长400公里,本来维系局面已经足够艰难了,再增加400公里,非得是千疮百孔不成。所以他经过反复考虑,还是放弃了这种冲动。

    陆尚荣点点头,继续观察地形和敌我双方兵力部署。

    “咦……”张绍曾第一个表示了疑问,“从地图上的架势来看,敌人怎么摆出了一个章鱼阵?”

    章鱼阵?众人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盘踞在鄂木斯克的红军骑兵第一军的部队向四面八方辐射型展开,像极了一条四处伸展触角的章鱼——这个形容还真是贴切无比。

    “哈哈哈,章鱼阵,这名字取得好。”

    “不应该啊,布琼尼这家伙虽然不是兵家出身,可也算是打惯了大战、乱战的宿将,怎么会弄出这样一个阵型。”

    军队作战,以集结自身兵力,分散敌人兵力为第一要义,偏偏布琼尼反其道而行之,着实让人费解。

    看了半晌,陈宦悠悠然说道:“深不可测啊……”

    “二庵兄有什么见教?”

    “诸位请看,敌人部署的这个阵型,不太符合用兵的逻辑和原则,那么只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敌人的指挥官是个纸上谈兵的家伙,压根就不懂得如何作战;第二个便是,敌人有深不可测的阴谋,引诱我们前去上钩。”

    “第一个可能,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几率太小。从马匪厮杀到集团军司令,单凭运气解释根本是不可能的,从枪林弹雨中出来的人物,哪怕没有受过一天的军事教育,也能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危险,第二个可能性很大,但是我始终猜不透敌人的用意,这样一个阵型,究竟是什么用意呢?”

    蔡锷苦恼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