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73章】 最长的一仗 (第4/9页)
炸机大队进行袭扰作战,重点攻击鄂木斯克城防与该城以北的交通线,阻止敌人快速撤退;2、3个步兵师相互掩护,交替前进,重火力和辎重通过铁路运输,每天行军不必太快,控制在25公里左右即可;3、全城戒严,闲杂人等一律只进不出,做好对后续部队的保密工作……” 战斗在这一刻已经开始了!人类的战争机器,即将咆哮着,释放他的能量。 中路军的3个师来头也不小,第1师的师长是马瑞风少将,从义军时期开始便是秦时竹的人马,第3师的师长夏天方少将则是中东路抗俄的英雄,第4师师长徐志乾少将,也是义军时期的老人,陆尚荣的大舅子。3个师的基干兵员这几年虽然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中低级别的军官,很多都是巡防营时代的老人,在东北这块土地上,提起俄国毛子就是一肚子的火气,现在开战,倒真是好钢用对了地方。 蔡锷的出击令一下达,鄂木斯克方面就感觉到了压力。 下午开始,飞机一波接着一波地飞来,以前只是例行公事地侦察,现在却变成了轰炸和扫射。不仅鄂木斯克城市里如此,各支部队纷纷报告发现敌人飞机,不但进行肆无忌惮地侦察,而且向我军投弹,扫射,我英勇红军奋起还击,击退了敌人的袭扰…… 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电报,坐镇鄂木斯克的布琼尼不为所动,他对伏罗希洛夫说道:“看来,中国人要动手了。估计他们经过这几天连续的侦查,判定我们没有其他意图,急不可耐地扑过来了。” 伏罗希洛夫狠狠地将拳头砸在桌子上,“只恨我们没有足够的飞机,不然怎么会轮到敌人如此猖狂?” “是啊,伏罗希洛夫同志,没有飞机我们很吃亏,敌人可以侦察我们,我们看不到敌人,敌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对我们进行轰炸、扫射,我们打不到敌人,敌人可以破坏我们的交通线,破坏我们的物资,破坏我们的防线,我们干坐着傻等……什么时候才能有我们自己的飞机呢?” 听了布琼尼的抱怨。伏罗希洛夫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出发之前,托洛茨基本来承诺提供20架飞机供骑兵军使用的,但是真等到了鄂木斯克,却只来了2架,其余18架因为西线吃紧,全部被大本营扣留不发了。打高尔察克问题还不大,反正对方也没有多少飞机,可一旦和中国人交火,没有空中火力的弱点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就是这仅有的2架飞机,一架在后来因为机械损坏而趴窝,还有一架本来视为心肝宝贝的,结果在前段时间的侦查中被中国人的飞机打了下来,连飞行员也做了俘虏。现在庞大的骑兵军,13万人马的部队,居然连一架飞机都没有,真是难堪到了极点。 “托洛茨基同志有他自己的难处,布琼尼同志,这些困难还需要我们克服。” “也只能这么办了,战无不胜的红军同志能自己克服困难。”布琼尼其实也就是发发牢sao而已,真的不指望能从伏罗希洛夫那里获得一个什么明确的承诺,他苦笑着说道,“中国人不上钩我们等着焦急,现在中国人上钩了,打得我们又是焦急,真是让人不安的局面。仗打了这么多时间,第一次碰上这样的对手,真是……” “中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凶恶的敌人。”伏罗希洛夫何尝不知道空军的重要呢,可是,孱弱的布尔什维克着实拿不出空军来。原本俄国就不是空中强国,经过几年世界大战的消耗,更是捉襟见肘。而就在仅剩的飞行员中,大部分要么出身富农、地主,要么出身贵族家庭,成分和阶级立场都是十分可疑而且敌视布尔什维克的——这毫不奇怪,作为耗资最大、培养最困难、对人员素质要求最高的飞行员,绝大多数都是布尔什维克认为的出身不好、阶级立场可疑的人物充当。即便他愿意满腔热血地投奔红军,红军能不能收留,契卡会不会找麻烦还是个未知数。即便一切可能,在家乡受到冲击、受到专政的亲人也不会同意。因此,这种悲剧,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现在可以给部队发电报了么?” “再等等再说,我要知道中国人的确切动向。” 布琼尼确实将众人瞒得够苦,除了朱可夫之外,各部队陆续都有头脑机灵的人士提出不同意见和看法,但毫无例外地都被压制了下去。红军作为一个整体,在短时间内做到了令行禁止,做到了整齐划一,确实可见其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午夜12点,随着出发命令的到来,已经完成出发准备的3个步兵师即将开拔。 在开拔之前,各部首长进行了充分的动员,而蔡锷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各路将士或许不记得全部的讲话内容,但他们一定还记得司令官在讲话中提到的俄国加之于中国的屈辱和残暴,一定记得前辈们的英勇与顽强,也一定记得自己的神圣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