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三章 鱼鹰舟下水 (第2/2页)
李孟羲于是便问,问关羽,这北方之地,是否有竹林。 “如何没有?”关羽反问。 竹子也能在北方生长的。 好像,北方,陕西秦岭一代,也有大熊猫的。 当地也有大片竹林。 既然北方有竹子,现下义军在冀州境内,冀州地理位置,大致在后世的河北境内。 河北肯定属于北方,或许随后行军,能遇到竹子。 携行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原材料如此稀缺,看来,往后游骑得多一个任务了,每日除了散出去找水源以外,还得注意看哪里有竹子。 但凡碰见一片竹林,哪怕这片竹林就百十根竹子呢,这百十根竹子就足以解了燃眉之急。 百十根竹子,给劈成竹片,再怎么着,也能编五十个竹篓吧。 商定让游骑多留意何处有竹,刘备和关羽都点头赞同。 携行具之事事关战兵营,关羽比李孟羲更为上心。 此间事了。 李孟羲想起,还有一事,也相当重要。 鲁犁不是说,把鱼鹰舟做好了吗。 “鲁犁,船在哪?走,拿上,咱去河上试试。” 鲁犁跑回去,眨眼间,便扛过来一艘小舟。 跟李孟羲记忆中的一样,这小船是成h形的,左右两个船舱是香蕉形状的。 李孟羲好奇,木匠们用木板做成的小船,密封性是如何保证的。 鱼鹰舟很轻便,鲁犁扛着就能轻松扛走。 不知为何,李孟羲总觉得,鲁犁把船做的小了点。 可能是因为见过真正的鱼鹰舟,印象深刻,所以才能感觉的到细微的差别的吧。 民夫营效率很快,大概是上午,顶多有九点多的时候,那时候还在救治伤兵,也就是那时,刘备下令,今日依然原地扎营。 也就是说,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四点,就这么段时间,民夫们用麻线,编好了十四张渔网。 鲁犁扛着船,一些士兵带着渔网,一群人浩浩荡荡朝河边走去。 众人目光汇聚,皆是视向鱼鹰小舟。 所有人都惊奇,这么小的一个小船,能浮在水上吗。 鱼鹰舟下水,下水之后,一下就出现了问题。 首先不知怎么搞的,这船一边高一边低,其次,可能是船舱做的有点小,浮力不够,入水线很深。 李孟羲隐约觉得有些不妙。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木匠们第一次做船,能保证不漏水已经十分难得了。 船在水上放了一会儿,没沉。 也就是说,没有进水。 “谁水性好?上船试试。”李孟羲向众人问到。 立刻,就有一名士卒自告奋勇,走到河边,趟着水走近鱼鹰舟,一脚往上踩了上去,就这一脚,鱼鹰舟被一脚踩的一边一歪差点沉到水下去了。 士卒慢慢的爬上鱼鹰舟,一脚踩着一边的船舱上的挡板,晃晃悠悠的站稳,最终,虽然船舱都快完全没进水里了,但是,足够证明,如此轻量化的船只,能经受的住一个成年人的重量的。 还不错。 当站在船上的士卒,很快因为船进水了,船往下沉,被迫跳进了河水中之时,李孟羲微微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