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中药命名法式 (第2/2页)
半。”田卜一边倒药,一边跟李孟羲说着。 田卜这是问李孟羲要东西来了。 李孟羲想起来了,第一次采购的时候,当时买了很多东西,最贵重的东西,是花了三百贯买的一根犀角。 那天,刚把药买到,晚上,有小孩子发高烧,当时忙碌了半夜,李孟羲用酒精给小朋友擦拭,想降低体温,而田卜,则是把犀角切了薄片,给小朋友们喂了下去。 最后,小朋友体温确实正常了。 到现在李孟羲都不清楚,那次小朋友高烧,到底是用酒精物理降温发挥了作用,还是犀角这味中药发挥了作用。 在田卜学到的医术中,犀角可以用于发热之症。 近来过来求医的人有不少,很多都是热症,犀角珍贵,田卜因为被李孟羲交代过,不要吝啬,谁有病就给谁用,不分高低贵贱。 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犀角一点一点切的都快切没了。 发烧是吧。 李孟羲昂头想了一会儿。 上辈子,没少头疼脑热,除了打针,医生给开药,开了什么药来着。 安乃近,应该是西药。 有时,医生说有痰,会给一种还挺好喝的口服液,鲜竹沥,这玩意儿应该是中药,不知道是治啥的。 还有双黄莲口服液,还有,在更小的时候,医生有给小柴胡汤。 鲜竹沥,双黄连,小柴胡汤,这些都是中药。 鲜竹沥,根据名字,李孟羲猜测,这玩意儿跟竹简杀青的过程差不多。 竹简杀青,是把竹片放在火上烤,然后竹子的青液就沥出来了。 而鲜竹沥,应该就是砍一根竹子,在火上烤,把沥出的汁液收集起来,给人服下。 应该是这样的。 双黄莲是中药,肯定是中药。 以汉代的医药条件,双黄莲完全能配出来。 然而,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李孟羲只知药名,不知配方。 同样,小柴胡汤,只知药名,不知配方。 “田卜,你知道双黄连吗?”李孟羲试探着问了一句。 田卜愣了一下,“什么?” “是药方,能治热症。然而,我只记得名字。” 田卜张大了嘴巴,“军师,药名,或就是药方。” “哎?”李孟羲诧异了。 随后,田卜就给李孟羲讲了,讲他跟老师学医的时候,学的诸多药方,药方起名之时,取主药材首名一字,然后组成药名。 比如说,如果一个药方,其三味主药,分别是甘草,黄连,麝香,三种药材,那么,这个药方的名字,可能就是甘黄麝香汤。 双黄连,田卜这个专业人士猜测,也是这个方式起的名。 双一字,田卜知道的有金银花,又称双花。因为金银花花开的时候,先是白花,过段时间,花变成黄花。故名为金银花。 黄一字,有药黄连,黄精,黄栀,黄柏,黄芪,黄皮等。 连一字,有连翘,连根,连草花,连植等等。 而且,双黄连中的黄连,到底是黄连,还是一个黄字开头的药物,一个连字开头的药物,亦或是,就是黄连呢。 田卜挠头,李孟羲听田卜说了一堆药名,也挠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