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丞相夫人是首富(穿书) 第57节  (第1/2页)
    吴惟安看了看:“我觉得这马挺好,不用换了。”    圆脸管事:“?”    吴惟安训斥道:“日后我便是有家室的人。你身为管事,要为我勤俭持家,不要动不动就买这买那,懂?”    圆脸管事:“???”    第36章 脸是什么?    五皇子府。    殿内檀香萦绕,在素黑的屏风之后,一男一女相对而坐,两人之间是下了一半的棋局。    堂下,两位位高权重的大人低着头弯着腰,没敢说话。    屏风后的男子执一黑棋,放了半天也没落下:“这下棋一事,一步错步步错。”    对面的女子亭亭玉立的跪坐着,闻言问道:“殿下说的可是纪家之事?”    五皇子闭上眼睛:“是啊,原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若是纪家三姑娘入宫,宫内不会是如今这个局面。冯家女,不够看。”    话音刚落,他便丢了那枚棋子。棋子砸回棋罐中,发出脆响。    太子背后势力看着庞大,但真正仰仗的不过李家和纪家罢了。李家后头有皇后撑着,积淀极深,不能先动。只有先把纪家拉下来,再动李家才是上策。而之前的安排,设局让纪云汐入宫,引起李纪两家之争,让他们内斗,是上上策。    毕竟后宫妃嫔,哪怕是亲姐妹,都势必会站在对立面。    可惜,这棋局,从一开始就输了。    输在了——    他们的新探花郎,吴家吴惟安。    而且还输了两回。    一回是杨卫添,一回是殿试。    “本想着殿试能拉纪明喜下马,不曾想,反倒让他们纪家愈发风光。”五皇子这话也不知是说给对面的女子听,还是说给堂下的大人们听的。    堂下大人忙道:“殿下,冯其石这几日接触过臣,似乎想投靠殿下。”    五皇子听笑了:“冯家也配?”    堂下大人恭敬道:“臣也是这般想的,冯家能走到如今,也就靠些小聪明加上圣上抬爱罢了。如今冯贵人弄得圣上不喜,冯家怕是长久不了。那臣先和冯其石周旋着,哄他给纪家找些麻烦也好。”    五皇子嗯了一声:“科举一事,让冯其石向父皇进言,从吏部转到你礼部。”    礼部尚书稍有疑惑:“殿下,恕臣无能,圣上可会同意此事?”    五皇子偏过头,露出一张和皇帝三分相似的脸:“父皇会同意的。”    种种迹象表明,他父皇早就已经在忌惮纪家了。    纪家怕是也有察觉,这些年做事愈发低调谨慎。那纪明喜更是说得少,做得少,看起来一切随缘,但其实滴水不漏。    错过这次殿试,想在纪明喜身上找漏洞,怕是难了。不如将吏部的职权,划分一部分到礼部。    科举一事,事关重大,与天下有能之辈息息相关,他得抓在手里。    两位大人领命而去,一旁女子想起件事,提醒道:“殿下,下月十八,三姑娘要出嫁了。”    五皇子望着前方的棋局:“是我错了。”    女子脸色疑惑:“殿下何出此言?”    五皇子道:“那纪云汐不是寻常女子。当年杨卫添也不被众人看好,但杨卫添心思极深,前途不会差。所以,那吴惟安又怎么会差?”他的两次棋局,都输在了吴惟安这枚棋子上。    五皇子喊来暗卫:“去,仔细查查吴惟安。”    第二日一早的朝会,朝廷百官便针对‘科举到底该吏部管,还是礼部管’之事吵得不可开交。    此次赌坊一事,冯其石对太子的态度感到非常寒心。他仔细思量了一番,想着日后就算太子继位,他冯家也只能屈居于纪家之下。甚至,若是纪家因近日的事情,想害他冯家,他冯家也毫无招架之力。    毕竟,太子的心,都是向着纪家的。连太子的母家李家,都与纪家关系很不错。    冯其石便投靠了五皇子。五皇子那边虽还未松口,但意思也很明显了。只要这事成,他此后便能成为五皇子的人,受五皇子庇护。    故而冯其石在朝堂之上极力争辩:“此处科举实在是办得不够妥当,差点引得天下书生不满。还是皇上圣明,当机立断举行殿试,请了蒋公前来,才堵住了天下书生的嘴。若不是如此,后果不堪设想,纪大人怕是要遭殃啊!所以这事,还是得交给礼部。礼部懂礼法,更能将科举一事办好啊,陛下!”    纪明喜身为吏部尚书,站在一旁听着,闻言还下意识点了点头。    一旁的李大人狠狠瞪了他一眼。    纪明喜掩面轻咳了一声,不敢再点头。    李大人站了出来:“冯大人此言差矣,吏部掌管官员选拔升迁之事,这科举选的便是我大瑜朝的能人,自然就该放在吏部,哪有放在礼部的道理?”    冯大人驳了回去:“科举虽是为选拔百官用,可过程中哪一处不需要懂礼法守礼制?此事由礼部承办,试题由翰林院学士出,最终选出的进士再由吏部负责调派。如此,岂不是更为妥当,且更能避免泄题舞弊之事?”    李大人还欲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