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八回 蒋介石阴谋篡位 陈独秀公然妥协( (第3/3页)
、张继、石青阳等十二人提出书面警告。如此从宽处理,使蒋介石的目的基本达到。 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是选举新的中执委、中监委。当选为中执委的有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戴季陶、宋庆龄、何香凝等,共产党人当选的有李大钊、谭平山、吴玉章、林伯渠。候补委员中有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邓颖超。中监委则全被国民党右派所占据。随后,在二届中执委一次会议上,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汪精卫、蒋介石、谭平山、林伯渠、胡汉民等九人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至此,蒋介石便由“一大”时的一名普通党员,一跃而跻身于国民党中央领导核心,成为与汪精卫并列的一文一武两大党魁。 国民党二大后,毛泽东被任命为宣传部代理部长。面对国民党内新老右派的勾结,联想到陈独秀的无原则合作、分不清敌友的现实,毛泽东苦苦思索,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在《革命》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劈头提醒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不清敌人与朋友,必不是个革命分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经济地位决定人的政治态度,阶级立场决定人的革命行动。在逐一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后,毛泽东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是我们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然而,毛泽东的提醒并没有引起陈独秀的重视,也未能制止蒋介石的反共行动。事实上,共产党人的善意退让,并没有使国共两党的矛盾得以缓和,相反,却使国民党新右派更加胆大妄为。后人有诗议之曰: 真知灼见意坦诚,分清敌友鸣警钟。可惜党首不理睬,埋下后患遗无穷。 蒋介石跻身国民党中常委之后,其野心急剧膨胀,朝思暮想着爬上“党国领袖”的宝座。但是,他深感有两支巨大的力量在左右威胁:一支是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势力。其时,汪精卫身兼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要职,其地位、权势远在蒋介石之上。另一支是以共产党为首的革命势力;尤其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重大影响,使蒋介石惊恐不安。于是,他处心积虑、秘密筹划,暗中开始了“反共排汪”、夺取最高领导权的尝试。 蒋介石精于权谋,惯于造谣生事,栽赃陷害,再反咬一口,乘机大打出手。他利用其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鼓动孙文主义学会骨干王柏龄、欧阳格等人大造舆论,四处散布谣言,称“汪精卫被共产党所利用,出卖党国利益”;“汪精卫事事听命于苏联顾问,必将断送党国事业”。谣言纷呈,越传越凶,国民党右派分子乘机推波助澜,拼命攻击。自诩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的汪精卫闻讯,直气得面色铁青,却百口莫辩。 正当汪精卫穷于应付,竭力辟谣之际,蒋介石又使出阴招,突然下令将汪精卫的亲信、黄埔军第二师师长王懋功免职,任命自己的亲信刘峙为第二师师长。本来,撤换师长必须经过军委主席签署命令,但蒋介石却先斩后奏,无异于是对汪精卫的当头一棒。紧接着,蒋介石又找到汪精卫的办公室,借口苏联顾问对各军的监督,限制了他的活动,使他难以行使军事职权,公然大吵大闹,甚至以辞职相威逼,要求汪精卫签署命令,将苏联顾问季山嘉解除职务,遣返回国。汪精卫被逼无奈,只好表示:“事关重大,需召开常委会才能决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