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31) (第2/3页)
说出去,毕竟自己帮他登位,可以说没有自己的话就没有今日的邶国君。他敢说出去,让天下人都唾骂他是忘恩负义之人吗? 荀湪的性子,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不过伪善罢了,他永远都摆脱不了自己仁人君子的假面。 众人听他滴水不漏的话,心中也有了猜测,之前想不通的地方也就能说得通了。听说王子祁前去秦国迎娶了秦国相国卫苏的meimei,想来,这条件就是要他作为使臣前来越国? 不管内幕如何,秦国此举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按理来说,秦国与越国交好,两国之间有什么事情,只需要去文书说明白就行了。实在没必要派遣使臣前来,而且还派遣他国王子过来。 一群人客套了一番,此时也不可能询问他来此的目的。得上交国书,交由国君过目,才能知道事情的缘由了。 使臣还请去驿舍休整一番,等晚些时候,我们国君为使臣准备了接风宴。到时候,老夫会让人前来接使臣去王宫。胡卓将安排说了,使臣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老夫会让人去办妥。 荀祁谢过,从善如流的接受了胡卓的安排。不过他心下不由好笑,现在这么客气,等他将来意说明之后,只怕他们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啊。倒是有意思。 第169章 接风宴的次日, 荀祁将国书上交给了越国君,就回驿舍等消息了。至于他们君臣如何商量,就看他们自己了。 越国君接到国书, 以为不过是寻常两国交流, 再不济就是秦国是否又想着与他们联姻。 然而他打开一看, 却被文书的内容气得浑身发抖。 快, 立马召集朝会,与众臣议事。越国君急不可耐的吩咐道。 徐满心中奇怪, 秦国使臣送上的文书上就究竟写了什么。秦国对越国国君有什么非分要求,才会让大王气成这样。 这种两国相交的文书是直接呈给国君的,也只有国君才有资格打开看,徐满自然不知什么情况。现在大王这副气急败坏的模样,还在这个时辰主动召集众大臣上朝, 实在是不同寻常啊。徐满弄不清楚状况,也不好冒冒然开口, 只能在心中猜疑。 徐满着人将命令传达下去,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大王,这是怎么了?秦国文书是否有大逆不道之言?这才累得大王大动肝火? 哼!不过一个小小的秦国罢了,整出什么子虚乌有之事。说什么绥城邺城是秦国的领地, 让寡人将城池土地还给秦国。简直是岂有此理!越国君将文书揉成一团, 犹自愤然的道。 说完他有些头晕,站立不稳,徐满连忙扶住他坐下。 越国君的话让徐满瞠目结舌, 竟然会有这种事?秦国是不是太天真了?以为派一位使臣来, 随口说说哪个城池是他们的就是他们的了?空口无凭, 凭什么就让城池? 朝堂之上, 文书被众位大臣传看了一番。众人你看我我看你, 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越国君已经许久不曾大发雷霆了,哪里会想到遇上这么件糟心事儿。秦湛小儿,狂妄自大。上次寡人看在秦太后的份上和亲,他居然不识好歹,直接将越王女赐给他人,寡人没有找他讨说法也就罢了。如今他得寸进尺,竟然要让寡人割让绥城邺城两地,谁给他这么大的脸? 大王息怒,秦国不将我越国放在眼里,我们又岂能由得他?依臣之见,应该给秦王一个教训才是。 此言一出,有人点头附和,也有人皱眉表示不赞同。 大王,臣觉得应该弄清楚情况,毕竟秦越两国关系非比寻常。常常守望相助,若是因些不明原因两国反目成仇,只怕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 周大人说得有理,不如我们将秦国使臣请来,问个明白? 众人都点头同意,越国君想了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便着人前去请荀祁。 荀祁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出,早就有心理准备。他不顾来人的急切,慢悠悠的梳洗一番,这才随人进宫。 越国君与众大臣早等得不耐烦了,才看到荀祁的身影,秦国使臣荀祁见过越国君。 越国君想要发火,然而想到荀祁的身份,又生生将火气给压了下来。就算他不看秦国的面子,也不得不看邶国的脸色,谁叫他们越国真就没办法惹邶国呢。 越国君不仅不能发火,还客客气气的给荀祁赐座。荀祁也不客气,大咧咧的跪坐下来,这才问道:我带来的秦国文书已经呈给了国君,不只国君今日让我前来,是有了答复了吗? 额越国君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答复。 正踌躇间,还是胡卓出来道:事关重大,我们还未商议出结果来。 荀祁点点头,既然如此,你们君臣尽管商议就是,我也没有着急着催促马上要结果。越国王都我还从未来过,正打算四处逛逛来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