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_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12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128节 (第2/2页)

人!

    由此可见,当时的军队有多没用。

    这也是为什么戚继光反复向上打报告要求练兵的原因。

    要是手底下全是这种十打一都打不赢的兵,就算是战神再世都没办法打胜仗!

    可即使是“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也不得不学会送礼走后门,给自己留下个“cao行有亏”的话柄。

    戚继光走的后门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张居正对戚继光的表现很满意,一路提携了他二十几年,南除倭寇、北修长城,都是张居正在朝堂里给他当靠山。

    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就被安排去岭南蹲着了。

    在明朝当将军不容易啊!

    这下脸色变精彩的人换成了朱元璋。

    已知,他想让儿孙和百姓过上好日子。

    已知,寸板不得下海是他定的。

    已知,他最恨的就是贪官。

    结果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连戚继光这样的好儿郎,居然都要“同流合污”才能好好打仗!

    见他们家太祖都有点怀疑人生了,冯梦龙挺身而出,开始就着这个话题对戚继光进行针对性的采访。

    主要是为自己的《唐伯虎平妖传》深入取材。

    谁都知道他们大明朝出了问题,但是具体出了什么问题还得再深入探讨探讨,没谁比戚继光这种亲历军队腐败的人有资格发言了!

    这不比吴普这个只读了几本史书的家伙靠谱多了?

    真正的勇士,不能逃避自身的问题!

    冯梦龙积极地让戚继光展开说说:武将给文臣送礼具体怎么个送法?你给多少人送过礼才和张居正这位顶级大佬联系上?大明士兵很菜到底是怎么个菜法?他们上了战场真的会送人头吗?

    朱元璋:“………………”

    不愧是我们大明的笔杆子!

    真是谢谢您呐!

    第114章

    自古改革都是危险工作,不说小命丢不丢,骂名总是要背的。

    商鞅勤勤恳恳给秦朝搞改革,自己被车裂了;晁错撺掇汉景帝搞改革,自己被腰斩了;柳宗元他们在唐朝搞改革,一伙人被贬成了“八司马”,统统扔边远地区喂蚊子。

    到了宋明,那锅就更大了,不少人振振有词的分析说“北宋亡于王安石,大明亡于张居正”。

    大伙就这么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多好,你偏要搞什么改革,现在出事了不怪你怪谁?!

    这锅沉得,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棺材板根本扛不住。

    只有来到后世回过头细看,才知道“思变”的人有多难得。

    要知道每个王朝的重重积弊之下都躲着无数蠹虫,他们借着种种便利吃得肚皮滚圆,哪里愿意配合着去搞什么变革?

    你要扫除积弊,岂不是连我的好处也一并扫了?!

    绝对不干,想都别想!

    所以看得出问题的人不少,却没多少人敢于站到许多人的对立面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做成的人更少。

    像张居正已经很努力了,他实干能力很强,各项措施都能安排得像模像样。

    可是他也有缺点,他搞改革只用听自己话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任人唯亲。

    偌大一个朝廷,只有听张居正话的人才能升迁,不听张居正话的人就被打压。

    换成你是皇帝,你心里也会犯嘀咕:到底我是皇帝,还是你张居正是皇帝?

    至于那些没得到提拔甚至还被打压的官员,自然也对张居正恨之入骨。

    这就造成张居正死后皇帝和朝臣们的强烈反弹,直接把他提拔上来的人一锅端,贬谪的贬谪、砍头的砍头。

    张居正一生中的诸多错处也被扒拉出来逐一展示:他经常暗示别人听话就能升官,证明他恋权;他家中有黄金万两,证明他贪财;他纳了许多美妾,证明他好色。

    至于什么贪污受贿、为祸乡里、不忠不孝、祸乱朝纲,那更是随便找找都有证据!

    必须严惩!

    必须抄家!

    只恨他死得太早!

    不挖出来鞭尸是最后的仁慈(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这么一通清算下来,张居正呕心沥血想出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自然也玩完了。

    此后大明朝纲混乱,各地天灾人祸不断。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撞上了寒冷期里最冷的几十年,气候越来越恶劣,作物产量越来越少,吃不上饭的老百姓越来越多。

    仅仅过了六十多年,崇祯帝就被逼上吊了。

    冯梦龙作为典型的文人,过去也是对变法口诛笔伐的人之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