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45) (第2/3页)
新印刷法只是在民间暗中流传,便想着商君凛肯定不愿闹大,直接和世家对上,遂上了折子想探一探商君凛的态度,哪想到对方会直接打一记直球。 陛下,不可啊。 几位世家大臣齐齐出列,跪在御前。 哦?商君凛单手支着下颌,饶有兴致看着下方,为何不可? 为何不可?当然是因为这件事对世家太过不利。 但这样的理由断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几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语塞。 既然说不出理由,此事便 陛下,不可!一位世家老臣打断商君凛的话。 商君凛不悦地看过去:爱卿不妨说说理由。 他的语气很平稳,甚至可以说是和煦,但在场的大臣没有人会傻到真觉得他的心情和表现出的情绪一样。 被男人不带丝毫感情的目光注视着,老臣背上沁出冷汗,明明只是极其平静的目光,无端给人巨大压迫感。 臣老臣心一横,臣以为,此举于大桓极为不利 朕看,不是对大桓不利,是对你们不利吧,你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朕心知肚明,别以为朕不追究就是听之任之了。 语毕,朝中静默无声。 没有人敢真的触怒商君凛,无数前车之鉴表明,和商君凛作对,最后倒霉的只会是自己。 如今商君凛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朝中有声望的大臣也都向着他,世家想拿捏他,得先掂量掂量自己。 陛下今日似乎发了很大的火,发落了好几个大臣。慕汐边为沈郁束发边道。 是为了什么事? 好像是世家不想让陛下做什么事,但陛下铁了心要做。 想起夜间与商君凛的对话,沈郁大致猜到了朝堂上发生的事。 陛下还没回来吗? 慕汐遥遥头:孟公公差人来过,说陛下要与大臣们议事,让公子不必等,公子要传膳吗? 传吧。 小厨房的膳食早已备好,只等主子一声令下,便可呈上来,慕汐出去后不久,就带着宫女将膳食摆进来。 一个人的时候,沈郁用膳不会怎么挑剔,慕汐早发现了这点,边为沈郁布菜边道:公子独自用膳的时候和陛下在时不太一样。 怎么不一样? 陛下在时,公子比较挑。 慕汐跟在沈郁身边多年,对沈郁的一些习惯非常了解,以前在镇北侯府时,待遇差,沈郁对入口之物虽然挑剔,但也没像现在这般厉害,进宫后,在陛下有意为之的纵容下,比起从前可谓变本加厉,半点都不愿委屈自己。 慕汐不说沈郁还不觉得,被提出来后,他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和商君凛在一起时,他总会不自觉的更放纵自己。 刚进宫的时候还不是这样,那个时候,他对商君凛的了解全来自他人之口,对前世被称作暴君的男人心怀忌惮,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中的忌惮被消弭,如今再想起商君凛,只觉得满心信赖。 原来,早在不知不觉中,心中的防线已经被打破,他不抗拒这种感觉。 他原本以为,自己前世对越王的感情是爱,现在想想,如果真的是爱,那么这份爱里掺杂的东西未免太多,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被强加在心头的以爱为名的枷锁。 这份他以为的爱,驱使他无条件为越王做事,不计回报,为什么他前世这么笃定,自己是喜欢越王的? 沈郁仔细回想起前世的事,却发现根本找不到痕迹,好似自然而然的,他就陷入了越王以爱编织成的巨网,丧失了所有判断力,为他驱使。 头隐隐作痛,沈郁闭了闭眼,不再想前世的事。 现在他基本可以确定,前世的事里,有很多他没发现的疑点。 早朝后,商君凛留下了丞相、方均和几位尚书到御书房议事。 关于活字印刷术,最早知道的,是户部尚书,其次是工部尚书,如今工部已经掌握了这门新的印刷术,并且投入了使用,效果良好。 朕想办太学。商君凛开门见山道出心中想法。 是国子监这种? 相似但又不同,朕想办的,是涵盖蒙学在内的学府。 要办学府,涉及到的东西就多了,百姓愿不愿意将家中孩子送到学堂来,学堂办在哪里,招收怎样的学子无数问题需要解决。 先在京城试办,夫子人选一般秀才就可胜任,不需要做顶级学问,教出来的学生能识字,会一些基本就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