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32节 (第2/3页)
些围观的百姓,一脸佩服地看着重锋:“团长,你是不是早就想到会这样了,所以才让驻军把舞台围住了?” 驻军铺在体育场上,中上方特意留了一块,给文艺兵搭舞台,百姓们虽然兴奋地挤来挤去,但因为隔着一片军人,所以根本无法靠近舞台。 重锋的目光落到在舞台边上的李潇潇身上,小姑娘正跟男主演在对台词。 “这还用想”重锋说,“在光州的时候她就很受欢迎。” 即使在光州,有的单位职工为了能看到李潇潇,场场表演都不落空,努力找渠道要票,哪怕是同一场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但见到她时,这些剧迷都会变得非常兴奋。 连经常有机会看到她的剧迷都这样,更何况是一直慕名却没能见到真人的栈江百姓突然有机会看到她表演的话剧,兴奋是很正常的。 一切准备工作都非常顺利,不管是栈江老百姓,还是文艺兵的演员们,对这部新话剧都非常期待。 李潇潇晚上甚至破天荒地睡不着了。 她一直都觉得,声音能创造世界,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此她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话剧也一样,比如杨芳,话剧让她从软弱变得坚强。 可李潇潇从未想过,自己的话剧,也许会拯救数以万计的活生生的人命。 他们这次即将表演的新话剧《回家》,将会改变文工团的传统,让文工团不再只在背后鼓励着战友,而是走到了一线,跟站在最前面的战友一起,携手对抗夺去无数百姓性命的逃港乱象! 第二天,李潇潇去到体育场集中时,才发现大家昨晚也都兴奋得难以入睡。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次新鲜的体验。 李潇潇从前在光州市文工团,观众就是普通百姓。但文工团演员的表演对象,一般正式演出都是对纪律严明的军人,对百姓表演时都是在比较随意的场合中,所以其他文艺兵比李潇潇更紧张。 整治逃港乱象的对象是百姓,《回家》这部新话剧是演给百姓看的,驻军全部退出了体育场,体育场中的位置都优先给了百姓。 在此之前,栈江县的民兵还有点纳闷:部队文工团的表演,他们这些驻地子弟兵,不是有优先观看的权利么? 不过经由光州军区这边的指战员一解释,民兵们马上就表示十分理解,毕竟只有百姓们从思想上摆脱逃港的诱惑,积极配合打击特务,才能避免再次发生跟这次一样的事情。 户外的舞台跟文工团里的自然没法比,也没有化妆间,所有演员都是去后面的办公楼中换衣化妆的。 话剧定在下午五点半开始,因为栈江县大部分职工都是五点钟下班,栈江县地方不大,半个小时的时间足够他们从单位来到体育场。 但实际上,很多人为了占个好位置,干脆请了假提前过来,以至于还不到三点的时间,体育场上已经人山人海了。 五点半一到,话剧准时开始,报幕声响起的时候,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然后所有人又都非常有默契地渐渐安静下来,静候演员们的出场。 第一幕开场,场景是一对姐弟的家中。 少女坐在凳子上,微微弯着腰低着头,显得整个人瘦弱不堪,像是风一吹就能被刮跑。 她手里拿着针线和衣服缝缝补补,随后一名少年推门而入:“姐,我回来了。” 少年说话前吸气声明显,说话时声音飞扬,却又扬得有点太过,企图用声音掩盖住自己身上的疲劳。 他的裤腿挽到了膝盖,一高一低,小腿上沾满了泥,一副刚从地里赚完工分回来的模样。 少女抬起头,朝他看了过去,声音里带着笑意:“太好了,我还怕你来不及下雨前回来。” 说着,她又轻轻地叹了一声:“唉,希望不要连着下暴雨。” 少女的声音温柔细软,却莫名带着一股虚弱的味道,就像她的人一样,弱不禁风,仿佛家中的只要一打开窗,这些温声细语也会马上被吹散。 这个年代的舞台表演,不像二十一世纪那样有大银幕将台上情况放大。 对于前排的观众来说,他们能看到演员的表情,可对于后面的观众来说,他们只能看舞台看个大概身形,距离远了甚至只能从衣服的眼色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