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37节 (第3/3页)
找重锋,和他一起跟市文工团这边核对流程和其他事宜。 这次光州军区每个行动小组,文艺兵小分队都需要跟当地文工团对接,进行新话剧上的传承,毕竟任务期之后外出的军人都需要返回军区,但话剧的效果需要维持,这就需要当地文工团进行持续的演出。 因此,李潇潇现在也需要就这个问题,跟市文工团这边对接好。 在她仍是市文工团的演员时,她还从未进过这里的会议室,因为这都是团的管理职工开会专用的…… 没想到她第一次进来,是代表军区文工团,来向他们传达军区的意思。 重锋和李潇潇坐在一边,她的职级远低于重锋,却因为这次行动都是围绕她而展开的,对接的事宜也是文工相关,所以她坐在了主位上而重锋只是作为总负责人,需要了解信息,这才一起参与了会议…… 市文工团的职工坐在另一边,双方相对而坐。看着全场年纪最轻,却坐了最重要位置的李潇潇,曾经身为这小姑娘的老师,冯佩仪等人都一脸感慨。 军区文工团有权管辖下属所有文工团,尽管平时表演对象不同,但一旦军区这边有需求,下属文工团就必须全力配合。 但光州市文工团跟别的文工团不一样。 在李潇潇离开它的这小半年里,光州市文工团话剧组极好地继承了她留下的东西,并且发扬光大,话剧组运作得非常好,《半边天》后传声名鹊起,许多人从外地慕名而来观看,最远的甚至有从东北三省专门赶过来的。 后传跟《蜕变》《半边天》前传都不一样,它是系列剧,剧情甚至是前后连贯的,一周更新一集,一周内循环上演同一集,相当于七十年代的连续剧。 这样的模式在这年代非常新奇,而且因为其他文工团缺乏编剧,所以无法复制,即使请光州市文工团开放授权,其他文工团的话剧组也无法承受一周排一部新剧的高强度。 因此,靠着这无法被复制的《半边天》后传,光州市文工团在国内是彻底出名了。 要维持后传的运作,需要消耗话剧组大量精力,目前光州市文工团已经大大减少《蜕变》和前传的演出,毕竟这两部在其他文工团,甚至文艺队都能看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光州市文工团挤压后传至少一半的时间,且抽调团里最好的演员,让他们从后传转到《回家》上光州市文工团不一定愿意。 毕竟,军区的要求是推行《回家》,但没有强制要求指定演员演出,光州市文工团很可能会让比较新的演员来演,这样既能锻炼新演员,又能完成任务,而且能保证《半边天》后传的运作。 毕竟,《回家》是全区所有县级以上文工团推行,而《半边天》后传依旧是独一无二。 但李潇潇并不满足于这种形式上的推广,她需要光州文工团拿出最好的演员来推这部剧。 之前叶老师在电话中并没有跟肖团长说得很详细,只说了军区要推这部剧,其他的并没有说得十分详细,说是后面会由李潇潇进行相关对接。 果然肖团长一番循例简单寒暄之后主动提到了新话剧的事情:“之前叶老师从军区那边打电话过来,说是要推广《回家》这部新剧。” “我们这边预想了一个初步的安排,重团长和潇潇看一下合不合适,如果合适的话呢,我们这边就按这计划走了。” 肖团长说着,又转向了冯佩仪老师:“佩仪老师,你给二位说一下。” 冯老师点点头,朝李潇潇笑着说:“潇潇,是这样,我们也研究了一下《回家》的剧本,角色不少。” “主要戏份是几位逃港人和逃港人的亲人,平均下来每个人的台词不像之前的剧那么多,刚好可以让你的几位师弟妹试一试,都是后面进来的新人,平时表现也都很不错。” 冯老师又说:“刚好剧中也有军警角色,我们这边想稍作改动将这部剧跟《半边天》后传结合起来,让后传里的叶芳华和冯铁兰也来串个场。” 这想法相当于是番外了,对于观众来说,两部剧联动肯定也非常有意思。 李潇潇笑了笑:“可以的,听着就觉得很有看头,后传原来就有群众基础,这样也能更好地推《回家》。是吴芳师姐想出来的吗?” 冯老师见李潇潇也赞同这个改动心里也有点自豪:“是吴芳和海燕一起想出来的。” “改动是很好的……”李潇潇点点头,随后话锋一转,“但是用新人来演主要角色不合适,撑不起来。” 对面众人没想到她这么直接就拒绝了,毫不含糊,也不婉转,连那些新人演员都没见过,就直接否决了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