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75节 (第2/3页)
眼间八月过去大半,宝安县外的其他地方,也已经被光州军区其他的任务小分队设置重重关卡,与宝安县这边一样,其他分队也是尖兵加文艺兵的组合。 然而,在这样的强力整治之下,仍有少数固执的逃港人来到宝安县,被拦在了最后一道屏障前。 这种属于顽固分子,再跟他们谈感情就不合适了,所以重锋下令,碰到外来的直接抓起来,统一等待上头命令,看到底要如何处理。 今年的中秋节在九月份,这是李家第一次没有李潇潇在的中秋节。 李潇潇知道李卫国夫妇和周志鸿都很挂心她,于是她分别给他们打了电话,报平安送祝福。 等到光州军区那边联系重锋,通知重锋要如何处理那些逃港人后,重锋按照吩咐做了最后的安排。 至此,光州军区派往宝安县的特殊小分队,圆满地玩成了所有任务,即将按照上级指示,进行返程。 到了离开的那天,百姓们特意停了一天的工,前来送别这群帮助了宝安县很多的军人。 百姓们都依依不舍,很多人都哭了,跟在军车后面。 千人相送,百姓们陪着缓慢行驶的军车走出了两公里,战士们平时流血流汗不流泪,到了此时此刻,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军人们也远不止只有这个任务。最后,军车在重锋“全速前进”的命令下,飞驰起来。 李潇潇吸了吸鼻子,扒着车窗,回过头,看着仍在朝他们努力奔跑,最后渐渐化为一个个小黑点的百姓们,抹了抹眼泪。 再见了,宝安县。 第108章 功与名 光州军区成功执行逃港打击计划,期间多名特务落网,被派出的各个行动分队陆续回归,区里举行了朴素而庄重的迎接仪式。 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行动,意味着困扰粤省多年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重挫了特务的信息关系网。 当初七月底,重锋将执行进度传回军区时,郑国兴等人知道宝安县的逃港人已经被集中安置后,首长们就已经马上跟各地区相关人员联系,共同商讨如何处理这批逃港人。 为此,相关方面紧急召开了联合会议,各军区、分军区、公安系统等共同参与。 会议进行了足足三天,每半天都有茶歇时间,休息时首长们互相闲聊,而作为牵头人的郑国兴,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点,被追着问这逃港打击计划是谁提出来的。 以思想武器为主,以武力压制为辅,是这次行动的关键。 往年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溺亡数字,在今年七月份起,竟然完全消失了! 不但这样,那些逃港人们并不是被抓住的,而是主动自己走出来的,正跟宝安县的百姓们一起好好呆着。 各地区收到光州军区的电话,听到这些消失时,人人都是惊掉了下巴。 在会议开始之前,所有参会者都在想,能提出这样大胆而创新计划的,一定是各谋略成熟的军事天才! 所以,当郑国兴告诉他们,是光州军区部队文工团的一名文艺战士提出来时,他们再一次被这消息惊呆了。 光州军区里能人不少,但因为文艺兵而受到同僚们羡慕妒忌目光的,郑国兴还是头一回碰到。 这个计划确实是颠覆性的,就连郑国兴也觉得,李潇潇那姑娘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是她让所有人都看到,文艺兵不止可以鼓舞士气,还可以从各军种战士的背后站出来,和他们肩并肩,一起化解难题! 郑国兴一脸自豪地朝各区首长们说:“咱们李潇潇同志不仅是文艺兵,而且年纪还只有十七岁,当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呐!” 这话一出,其他人羡慕妒忌的情绪更浓了。 其中锦城军区一位首长孙桥酸溜溜地说:“去年重锋被你们抢到了,今年又招了这么个人才,老郑你也别藏着掖着,什么时候把人借咱们区用用” “你们那儿内陆借什么人,咱这儿才急着呢……”旁边泉城军区的江茂师长拍了拍郑国兴的肩膀,“老郑啊,我们这儿可跟你们那儿一样靠海,你懂我意思吧?” 其他人见孙桥和江茂这么说,也不甘落后,纷纷朝郑国兴开口借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