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82节 (第2/3页)
了京剧组的老师黄之涵过来跟她见面。 毕竟,根据李潇潇的说法,这姑娘将来也是要考部队文工团的人。 一番交流后,黄老师非常喜欢苗秀心,就跟当初叶老师看到李潇潇时那样惊喜,李潇潇看到后,心里也很为苗秀心高兴。 苗秀心提前过来,是为了与部队文工团京剧组有更多的交流。 黄老师第二天就马上做了相关安排,李潇潇原本还有点不放心,因为苗秀心并不是很热衷于社交。 结果苗秀心一脸无语地问她:“潇潇,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儿,你忙自己的,不用cao心。” 李潇潇只好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苗秀心适应良好,尽管不像李潇潇去年来交流时那么轰动,但她在京剧上的专业程度不比军区的京剧演员逊色,加上知道她在宝安县里做出的贡献,大家都对她心服口服。 离出发还有两天的时候,李卫国和陈红娟带着大包小包过来了,经过了一番检查手续之后,两人去探视室跟李潇潇见面。 李潇潇一见他们进来,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他们跟前,一边接过他们手上的东西,一边说:“你们怎么带这么多过来太重了,下回不用带这么多。” 李卫国夫妇将东西放在桌子上,一袋袋分好,上面还贴了小纸条,分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 李潇潇定睛一看:“鸡仔饼,蛋散,花生堆……这是什么?” 其中一袋没贴纸条,摸上去yingying的,李潇潇正想用手指敲敲,陈红娟连忙用手挡住:“哎哟我的小祖宗,这可是水湾陶瓷厂的茶壶茶杯,轻拿轻放,别用收敲。” 李潇潇满头问号:“买这茶壶茶杯做什么咱们军区都是喝白开水的。” 而且还是水湾陶瓷厂出的,虽说陈红娟是这陶瓷厂的员工,可这陶瓷厂的东西中外驰名,内部价肯定也不便宜。 “那当然不是给你用的了……”李卫国解释说,“是给周所长的,你去了京市也该去周家坐坐,总不能两手空空去。周所长年纪大了,吃油炸物不太好,听说他好茶,咱就给他这套茶具。” 虽然李潇潇依然每周往周志鸿办公室打电话,但临到出发,还真没想过这茬。 她对周志鸿依然没什么感情,理智上知道自己这身体跟他是有血缘关系,是直系亲属,但心理上多少觉得有点麻烦。 李潇潇抓了抓头发,有点无奈地说:“好吧,我知道了。” “还有这份……”陈红娟分出一袋那些光州特产,说,“这袋给那个梁燕君小同志,人家平时帮忙照看着周所长,你记得跟人家说声谢谢。” 这一点确实,于是李潇潇点点头:“我会的。” 至于给重师长的,也是特产小吃,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重师长家里也不缺什么,这些特产小吃也很出名,拿来送礼正好。 李卫国仔细看了一下李潇潇,叹了口气:“怎么看着又瘦了,不是从宝安县回来都一个月了吗?” “没有瘦啊……”李潇潇摸了摸后脑勺,有点疑惑地说,“跟以前差不多,我上星期才上过秤。” 准确来说,自从进了部队之后,因为体训量加大,她的骨头也变重了,虽然看起来体型没怎么变,但实际体重是增加了的。 “嗨呀你爸爸就是胡说,别听他的。”还是陈红娟眼尖,一针见血地说,“就是长大了,脸变尖了,身体好着呢!” 李潇潇恍然,确实,大半年下来,这么高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脸上的婴儿胖早就已经消了。 一家三口在探视室聚了半天,直到时间到点,李卫国夫妇才在李潇潇的送别下,依依不舍地离开。 李潇潇将东西提回宿舍,舍友们看见了也大吃一惊,又纷纷表示羡慕。 这里面的小吃,其实也包括了给她舍友的,舍友们一听,连忙表示谢谢叔叔阿姨。 周晓芳一边磕着花生堆,一边感叹:“好久没吃了,这味道跟我妈炸的一模一样,家的味道啊!” 孙玉娟是琼省人,第一次吃这些光州特产,拿起红袋子里一条团饼,试探着咬了一口。 金黄色的小饼团入口咸香带甜,混杂着猪油、坚果、南乳的味道,油份足,让人回味无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