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91节 (第1/3页)
项目组的时间紧,苗秀心和卫东只能出来一个半小时,重锋将他们送了回去。 李潇潇看着他们下了车,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文艺俱乐部的花园里。她拍了拍脸,朝重锋说:“我们也走吧!” “好。” 十二月十四日下午,全国交流会正式结束,各交流团在第二天一早就陆续进行返程。 李潇潇和重锋在送别叶老师等人后,也开始了在京市军区部队文工团的内部交流。 这里的话剧组负责人是何凡,去年在交流会上,李潇潇舌战群师时,何凡曾经替她说过话,嘲讽那些想抢署名权的人。 何凡也不过二十六岁,也是有天赋的那一挂,在众多军区戏剧组负责人里面,年纪最轻,一路走来也没少经历事情,因此十分理解李潇潇当时的难处。 京市本就是政治中心,百姓们的思想觉悟也高,这跟宝安县百姓当初的问题完全不一样。 对于京市来说,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就像之前南下的朱凯力。 这些问题都不能拿上台面明说,李潇潇在进行普通授课之余,何凡在课后私下与她讨论,由他主动提起这个话题。 李潇潇因为心里顾忌,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往这个方向说,但何凡先主动说起,两人一对视,同路中人间的默契,让李潇潇想到当初写《蜕变》时的自己。 “你不用担心……”何凡说,“我们不踩线就行,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李潇潇点点头:“我明白了。” 何凡显然早就对这个剧本心有轮廓,很快就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让李潇潇给出参考意见。 剧本的目的,是让那些名人们明白未来还有希望,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委屈,而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何凡的构思十分完整,中心思想明确,李潇潇只提了一些边边角角的小建议,算是锦上添花。 然而,在这些小建议里面,有一个却又影响了不少人的命运。 李潇潇提到了人声音效的问题,就像当初《蜕变》里用人声来模拟风声,在剧本中也可以加入特殊音效,来增强观众的新鲜感。 “去年我们在工农兵大学演出时,人声音效请的是沪市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效果十分好。” 李潇潇按捺着心中的小激动,朝何凡建议:“何老师,京市电影制片厂也有配音演员,两个单位离得也近,可以朝他们借一下人。” 去年的演出,何凡也在,当时印象就十分深刻,所以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可以,我回头跟上面申请,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剧本的情节在框架限制下,很多东西不能写,吸引力会下降,但如果有让人身临其境的音效,那效果完全就不一样。 与此同时,何凡申请与京市电影制片厂的配音演员合作,上面很看重这次李潇潇的交流,所有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全部通过,于是几名配音演员被借调了过来。 这是配音界二代的京圈啊……李潇潇看着那几名年轻的配音演员,再一次追星成功,只是这次追星,她已经克制很多了,而且主要是何凡跟他们对接。 新剧本很快就出来了,李潇潇的其他授课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在一众学员中挑选了几名有编剧潜力的,将名单整理给何凡,方便他重点培养。 京市军区文工团的内部交流提前结束,李潇潇还高兴地跟重锋说:“如果后面的军区,也跟京市这边一样顺利,那我们估计二月份就能回光州了。” 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京市地位特殊,很多方面都往最好的做,演员们当然也不例外,素质比其他军区的明显要高一点。 重锋想了想,说:“晚一点也没关系,就当是散散心。” 因为京市这边提前结束,进入下一个交流的时间自然就要提前。 1976年1月1日,两人在新年的第一天,踏上了前往冰雪之城的火车上。 第124章 小心思 “让让嘞,同志,麻烦腿收一下,让个道!” 绿皮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过道上连个缝隙都不剩,列车员推着餐车,让乘客们挪一挪,好让他的小车子能往前推。 餐车上放满饮料和零食,有散啤、矿泉水、花生等等,小孩子们眼馋地看着,目光像是黏在了上面,有胆大的就摇晃着自家大人的手,嚷嚷着要吃,却只换来一顿骂。 列车员快要经过时,四周都是吵闹声,重锋往李潇潇那边靠了靠,往她耳边说:“想吃什么?我买点。” 那些嘴馋的小孩子咬着手指,仍在眼巴巴地看着,因为列车员往前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