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18节 (第3/3页)
市美术电影制片厂,将来会改名为沪市电影译制厂。 之前十年凛冬期间,美术片全面停滞,凛冬结束后,国内电影如雨后竹笋一样冒出来。 各大制片厂都忙着拍电影,而美术片制作周期长,译制片不对外公映,两者都是需要配音的,所以干脆拎出来,组成一个新单位。 美术片的制作周期可以长达几年,比译制片更稀罕。所以,就暂时来说李潇潇是不能指望能从美术片里面开发更多的配音机会。 这也意味着,现在制片厂里让配音演员实战的机会不多。 陆星辉是配音导演,也是配音二组组长。文工来支援的新人,被平均分配到各配音组里学习,二组里的新人成长情况自然也归他管。 目前各位配音新人都有一位老配音员带,除了常规发声训练之外,因为角色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实录机会,所以大多时候,他们都只能拿着别人配过的剧本私下练习。 陆星辉正在看资料,看到李潇潇来了,也没有放下手中的书,只抬头看了她问:“什么事” 李潇潇咳了一声:“老师,咱们总是拿旧剧本台词练,是不是可以换个新花样,换个风格换个挑战。” “您看,咱们配的都是电影,而且还是已经有样板在前的。咱们其他人再配,多少都会受到影响。” 她做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搞不好就成了模仿了,那不就是复制别人了吗?没有自己的风格。” 这姑娘平时会装,看着纯良无害,实际心眼比蜂窝碳还多。经过这么些天相处,陆星辉对她多少都有点了解。 见她这表情说这话,他脸上没什么波动:“没学会走就想学跑,那几个新人连模仿都没做到,还说什么风格。” 李潇潇一击不中,再接再厉:“那不是还有师兄师姐他们吗?” 陆星辉的手指轻轻地敲着桌面缓慢而清晰地问:“你的意思是你师兄师姐他们没自己风格了?” 李潇潇:“……” 这猝不及防的送命题! 李潇潇连忙说“当然不,师兄师姐们都特别棒!” 陆星辉“呵”了一声,不置评价。 《waterle》试录期间,除了李潇潇,每个人都被这严苛的陆导喷了一遍,当然最终成片审核的时候,孙厂长非常满意译制效果。 在陆导眼中,就连李潇潇都还差得远,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说吧……”陆星辉看了她一眼,“以后有什么事情直说别拐弯抹角。” “好嘞,收到!”李潇潇马上把背在身后的剧本拿出来,放到陆星辉跟前,“老师,你有看《淮海街探案》吗?” 陆星辉点点头“嗯,看了。” 《淮海街探案》就是沪市日报上的连载小说。 小说主角是一名刚从警校毕业的年轻人,讲的是这名初出茅庐的警察从菜鸟到老手的故事,里面采用单元式案件推进剧情,从最初刊登时就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 李潇潇一开始本来是想着从四大名著下手改编成广播剧,但篇幅太长,背景庞大,背景音乐需要大气,找人演奏再录制将是一个大工程,所以她还在犹豫…… 直到她看到报纸上的这个小说发现这年代竟然已经有单元式的通俗故事,简直意外之喜——这实在太适合改编了。 陆星辉拿起稿纸,随意看了一眼,目光却马上凝住了,脸上飞快地闪过惊讶的神色,表情变得认真起来。 李潇潇站在一旁,安静地等着。 十几分钟后,陆星辉翻完了最后一页,抬起头看着李潇潇问:“这是你写的?” 李潇潇换了个严谨一点的说法“是我根据《淮海探案》第一个案子改编的。” 陆星辉心情有点复杂,但脸上仍是不露声色:“你可以再修一下,改成话剧剧本。” 李潇潇:“这个是为配音演员写的。” 陆星辉轻轻地牵了牵嘴角:“这不影响,他们平时还是可以按这剧本练,你也可以继续改完之后给文工团,两码事,不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