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219节 (第3/3页)
设备上,二是直接改剧,用最少的乐器演奏,达到最恰当的氛围。 在前世,李潇潇在制作广播剧时,如果进行大幅度修改,都会提前跟作者沟通,因为很多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当成孩子,如果被改得太多心里也许会不满,所以李潇潇希望能跟作者当面沟通。 听到谢意文这么说,李潇潇觉得有点奇怪:“这作者不是本地人吗?为什么还要寄信。如果方便的话,我们希望可以上门拜访一下。” “是本地人……”谢意文有点无奈地笑了笑,“可能是不想跟陌生人打交道,所以也不太方便上门拜访。” 这么说来,毕竟是自己名下的作者,肯定就是以作者感受为优先考虑点,拒绝李潇潇和陆星辉去找作者。 既然作者的责编都这么说了而且人家已经授权了李潇潇也不好再继续问下去。 她想了想,觉得还是提前解释一下比较好,于是说:“谢同志,我们在制作成广播剧的时候,多少都会做点改动,毕竟两者的表达载体不一样,一个是声音,一个是文字。” “理解的……”谢意文点点头,随后又笑着说,“不过希望这个改动可以适量。现在其他城市的百姓很多都没看过《淮海街探案》,但要是广播剧在戏剧频道中播出,其他城市的百姓可就都听到了。” 到时候,其他地方的听众们,很可能就想找原小说来看,要是广播剧的剧本改动太大,而广播剧又做得很成功,听众也许就会对原著产生质疑。 李潇潇一开始没往这个方向想,现在一听谢意文这么说,才发现了这个角度,心中不由得感叹:真清奇。 陆星辉才是广播剧的负责人,剧本当然是要经过他的同意,李潇潇没有直接回答谢意文,而是先看向自己老师。 这是一个麻烦的点。 李潇潇之前一直拿广播剧跟电影比较,但电影可不用像广播剧这样,连剧本的修改都要考虑外行人的感受。 她有点担心以陆星辉的性格,会直接来一句“我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出乎她意料的是,陆星辉说:“我们把剧本改好之后,发一份让你们看看,到时候如果你们觉得有问题就提出来。” 李潇潇不敢相信地瞪大了眼睛,像是头一天才认识陆星辉一样,心想:这还是她认识的陆导吗? 双方就此约定,又谈了一些其他细节就结束了。 陆星辉和李潇潇还要回制片厂,谢意文将他们送到报社外面。 告别之后,师徒俩往车站走,等走远之后,李潇潇马上朝陆星辉说:“老师,原来您……噢我的上帝我的老伙计,您辛苦了辛苦了!” 陆星辉:“……” 他看了李潇潇一眼:“不会说话就别说。” 李潇潇:“……” 这是孙哲绎经常对陆星辉说的一句话,李潇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这么一天会收到陆星辉这样一句话。 在一年以前,陆星辉还是李潇潇心中的偶像。进入制片厂之后,跟陆星辉熟了李潇潇感觉他在她心中的形象崩塌了。 但不管怎么样,有能力的人大多时候都很有个性。她也喜欢这种改变,这让她能离陆导更近一点。 在另一边,谢意文刚回头往报社里走,一名看着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从远处跑过来,气喘吁吁地绕到他跟前,张开手拦住他。 谢意文差点一头撞上去,定睛一看,十分意外地说:“是你啊,吓我一跳。” 那姑娘上气不接下气撑着膝盖缓了一下,好不容易顺了点气马上问:“制、制片厂的人呢?” “啊,陆组长和李潇潇同志啊……”谢意文一脸恍然,“他们刚走。” 姑娘失声叫道:“李潇潇同志也来了?” 她的声音太大,周围路过的人都看了过来,谢意文也很意外。 在他的印象中,这姑娘平时话不多也很安静,他还是头一回看到她这样,不由得也有点紧张,随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补充说:“你放心,《淮海街探案》的剧本不会很离谱大改的,制片厂那边会先让我们看,我们同意了他们才能录。” 那姑娘像是没听到一样,转身就往车站那边跑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